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再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一块较粗糙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积30年教学体会,倍感做好摩擦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1 使弹簧秤静止,以便观察  图1中弹簧秤竖直固定在铁架台(或其它静止的部件上),细绳绕过固定的滑轮一端连着木块A,一端系在弹簧秤下端的弯钩上,木块A放在水平长木板B上。长木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图1 使弹簧秤静止的摩擦力实验装置1.1 静摩擦力的演示用F力向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向右运动了一小段距离X1后停止下来,这时由于细绳的牵拉,弹簧秤中的弹簧也相应伸长相等的长度,故…  相似文献   

4.
例1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2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材“研究滑动摩擦”学生实验,其目的是“研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实验的器材有刨光的长木板,刨光的小木块、弹簧秤、砝码、砂皮、毛巾.在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需分别将毛巾、砂皮等铺在长木板上,然后让小木块在上面滑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棉布、毛巾等本身会发生移动或打皱,因而实验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们建议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考点一:加速度图线问题 例1(2011年新课标卷)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教材对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作如下描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就可以得到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实验操作中,凭借手的拉力很难让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一个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读数误差较大。为此,笔者用重力驱动对该实  相似文献   

8.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一长木板上放一木块,然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从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见人教版物理9年级P56图12—3—2或者沪科版物理8年级P92图5—30)。对于这两种教材的这个实验,我认为都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一、自制摩擦力演示仪的缘由对于静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或用现代科技(传感器)演示给学生看。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可操作性不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准确性不高;用传感器研究摩擦力大小,效果很好,但操作相对复杂,同时价格比较贵。二、实验装置的制作1.制作材料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细线、粗铁丝、钳子、螺丝刀、钉子2.制作原理:放大法3.制作过程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  相似文献   

10.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是:1.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秤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2.在木块上放砝码,重做实验1,读出这次的拉力,跟实验1的拉力相比较.3.在水平长木板上固定好砂纸或棉布,放上木块(不加砝码),重做上面的实验,读出这次的拉力,跟实验1的拉力相比较.以下几个实验中的问题,你能回答吗?1.开始拉木块运动就立刻读出拉力的大小行吗?为什么?答:不行,开始拉木块时,木块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变大,木块受力不平衡.这样读出的拉力大小就不等于摩擦…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在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例1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_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_2的木块。现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_1和a_2。下列反映a_1和a_2  相似文献   

12.
一、模型建构——力学中滑块模型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木板足够长,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求木块和木板的最终速度及此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13.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5,26(11):17-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教社2003版)以及相关教学参考用书都沿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文试图分析运用这一方法的困难以及解决策略.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粗糙木板之上,用力抽出木板,问木块下表面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析:木板抽出,木块亦被向右带动了一段距离.但木板快而木块慢,故木块相对木板是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误解是:木块…  相似文献   

14.
1.Wf+Wf’=-f·s相对表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不为零,且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相对位移的乘积例1 如图1,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由于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使得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就跟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运动.试求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15.
题在水平桌面M上放置一块正方形薄木板abcd,在木板的正中央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1所示.先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接着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转动角度也为θ,在转动过程中木块没有滑动.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题 (2010年萧山)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厂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  相似文献   

17.
现提供以下器材:小木块、长木板(可弯曲)、弹簧秤、量角器、细绳若干、图钉若干.你能从中选出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粗略地测出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吗?方法一  相似文献   

18.
例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乙给出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每相邻两个点间有5个打出的点未画出,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位力,g取10m/s2。)析与解木块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作匀减速直线…  相似文献   

19.
例 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乙给出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每相邻两个点间有5个打出的点未画出,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位力,g取10m/s^2。)  相似文献   

20.
1自制实验一 1.1 实验目的 阐述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1.2 实验器材 薄木板、木块、铅笔两支、直尺一把、等高支架2个. 1.3 实验过程 将簿木板水平放在两支架上,把木块放在簿木板一端.用两支铅笔和一把直尺分别替代分力F1、F2和合力F,如图1所示,第一次用直尺斜向下推木块;第二次左右手各握一支铅笔(一支水平推木块,另一支竖直向下压木块)共同作用于位于簿木板上的木块,学生观察到了两种情形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木块前进及簿木板弯曲),从而讲清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