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济制度由来以久,清朝是救济体系较为成熟的时期。清代旱灾较为频繁,其中康熙四年山东旱灾比较严重。本文从灾情情况、官方处理方案、救灾的社会效果3方面对此次旱灾救灾情况作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政府和社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救济工作,灾民也采取了力所能及的自救措施,但是由于政局动荡等原因,救灾效果很不理想,饿殍遍地、人民流离失所。本次旱灾救济工作,在防灾方面的教训是能够抗御旱灾的水利设施严重废弃,面对旱灾,广大人民束手无策;同时由于政局动荡等原因,民间存储虚空,无力应对连续四年的大灾。在救灾方面的教训是政府忙于战争,无心也无力救灾;交通不善,严重地制约了救灾工作的开展,土匪横行既加重了灾荒的程度,也限制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旱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中国也是一个旱灾频仍的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采取科学的救灾措施和制定抗旱的预警机制,是提高抗旱能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1928—1930年河南发生了严重的旱荒。气候变异虽是引起旱灾的直接原因,但北京政府时期以来,河南连年战争、匪患肆虐、政局动荡,救灾赈灾措施不力,却是旱灾演变成旱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代河北各类自然灾害记录共计35次,灾害种类有水、蝗、雹、风、旱灾等。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水灾,约占河北灾害的45%,接近当时全国水灾的10%,危害也最大;水灾和旱灾记录非常悬殊,约为9比1,虽然灾害记录有缺失,但反映出汉代河北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旱灾少也是事实,这对于研究河北环境变迁颇有参考价值。汉代政府救灾措施的主要内容在河北救灾活动中都有表现,内容丰富,效果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材料】1.西南特大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严重旱情高度重视,对受灾群众高度关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饮水困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3月19日至21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又从中做梗,破坏救灾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胜利战胜灾荒,保障边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成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必然要求.边区政府采取紧急救济灾荒,号召各地踊跃募捐,调剂余缺,发动运输、纺织等使边区人民顺利度过灾荒,成为根据地时期抗旱救灾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的灾害记录有很多,旱灾、水灾、虫灾、地震等不胜枚举,但大多只是单纯记载。对于火灾的书写,《左传》作者却从救灾方法与原则等多角度描述。今人通过这些方法与原则能够窥探春秋时期的救灾意识,并且发现在古人很多救灾意识当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1952年,我国大部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这给当时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在党中央、政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各地迅速组织起防旱抗旱的领导机构,并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防旱抗旱运动。成灾后,党和政府又全力领导救灾工作,贯彻群众互济和国家帮助相结合、解决群众当前困难和长期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生产救灾为主要措施,实现了高效救灾。这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灾、抗灾、救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发生严重旱灾。省内外慈善团体积极投入赈灾活动。华洋义赈会和各级红十字会组织也进入救灾组织行列,华洋义赈会还斥资修筑民生渠,以赈民生。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虽然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员,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的工作,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下半年的任务。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支援西南旱区抗旱救灾工作去年人秋至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贺龙同志出身贫苦,幼年读书不多,长期从事军事斗争,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一般人对他这方面的成就就很熟悉,也十分景仰,而对他在军事以外诸如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却了解很少.这里仅就他早年对教育的关注物见解作一简略的评介.一九二五年,贺龙当过一百八十天澧州镇守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掌管过澧州的军政大权.当时,澧属各县的老百姓因受前任镇守使唐荣阳的压迫和剥削,又遇到百年不见的大旱灾,生活极其困苦.田中的禾苗,山上的杂粮都干死了.人民靠挖葛采蕨而食,连树皮都吃光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贺龙这位州官除采取各项切实有力的措施救灾赈荒外,对澧属各县和教育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那时,他在澧州召开过一次救灾赈荒善后会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277年中,江淮大地发生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各类灾害,灾害频率不仅高于全国同期,而且也比明代以前的安徽高得多。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明王朝采取了各种救灾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灾荒救治举措对当今安徽防灾减灾事业不无启迪之处。  相似文献   

17.
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救灾举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害、亘古至今不可避免的自然同象,汉代为害的种类颇多,频发度高,从史料记载上看,两汉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地震为主,东汉时自然灾害总数明显比西汉时多,灾害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西汉人口数量,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秋此,汉政府依时依情采取了相应的救灾举措。  相似文献   

18.
段艳 《娄底师专学报》2004,(3):42-50,95
解放前,湖南省娄底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和虫灾,还有雹灾、地震、风灾、冰冻等。这些灾害。特别是近代灾害.严重破坏社会生产。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并造成了大量的难民。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统治安全的需要,采取了一些积极的防灾救灾措施,但清末、民国时期的防治工作不如从前。  相似文献   

19.
1937年贵州省发生了严重的全省性的大旱灾,受灾民众之多、区域之广,为历史所罕见。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对此作出大量的报道,并呼吁国人赈济黔灾。中央、贵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救灾机构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救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旱灾是广义的旱灾,它是在区域干旱气候过程机制响应下的自然旱灾和区域干旱人类经济社会过程机制响应下的区域经济社会旱灾的总结,可用干燥度、旱灾指数和干旱度定量量度区域旱灾,在此基础上,构建减消区域旱灾的旱灾测报防御系统,对减消旱灾危害、推进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