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汇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富有创意的见解,撰著而成的五百八十万字的<史记笺证>(简称<笺证>)已经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2.
谭家健 《职大学报》2015,(1):1-11,120
日本最早的骈文是圣德太子所著《道后温泉碑文》,这是今存日本的第一篇汉文游记,亦即最早的纯汉文学作品。刀利康嗣《释奠文》是现今能见到的日本最古老的祭孔文,同时也是儒学东传史上的重要文献。淡海三船《怀风藻》的序文叙述日本汉文学发展简史,是很有价值的重要文献,也是成熟的骈体论说文。  相似文献   
3.
日本骈文的发展,一直延续到十二世纪。而菅原道真、纪谷长雄和三善清行可以代表前一个时代,而与上述三人相差二三十年的纪贯之,则属于后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从辛亥革命到全面抗战之前,这个时期仍有一批文化人从事骈文写作,除了传统题材如哀祭、寿序、书序、信函、游记等外,还有政府通电、结社宣言、报刊发刊词等等。与现实生活较清代骈文有进一步联系。颇具影响的作家有樊增祥、屠寄、易顺鼎、李详、陈去病、饶汉祥、刘师培和黄侃等八人。无论如何,骈文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就骈体文的发展史而言,近现代以来的这些名家作品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然而,这回光给文学史带来的一缕暖色,也毕竟是可贵的,必须客观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谷梁传》十五则叙事文字与《左传》《公羊传》同题故事逐一比较可以发现,有谷梁氏优于左氏、公羊氏者,有三家各有千秋者,有谷梁氏不如二氏者.谷梁氏多数故事不如左氏,少数互有短长.谷梁氏叙事与公羊氏相差无几.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谷梁氏、公羊氏是经学家,重在解释《春秋》经义,故事只是为释义的补充而已,因而忽视叙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左氏是史学家兼史传文学家,长于叙事,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和情节的完整性,解释《春秋》经义只是偶尔为之.  相似文献   
6.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专用文体,其规格很严,未闻有广义、狭义之别。邢文所举《恒先》第五章两段文字的句子结构、词性、字数都是明显不相对的。明清评点家,往往把一些先秦文章说成暗含八股文笔法与程式,然而并没有说那就是八股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7.
平时读报,发现有些文章使用词语很不适当,实在令人忍俊不止。 7月20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一篇文章中有个小标题《室主任的贤内助》。乍看以为意在表扬室主任的妻子,细读才知原来是称颂党支部书记李璇如何支持室主任的工作。李璇是位女同志,她所在研究室的室主任林兰英也是女同志,她们决不可能是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通史有16部,中国散文通论有7部。分体散文史中.赋史赋论7部,传记史论8部.寓言史3部,骈文史论4部,山水游记研究4部.杂文史2部,尺牍史、日记史、散文美学史、文章学史各一部。断代散文研究中,有关先秦13部.汉代散文3部,汉赋9部。六朝散文3部,六朝赋3部。唐宋共18部.其中合论唐宋古文及八大家者11部。明8部,清代近代12部,其中桐城派9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散文若干焦点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特征、古典散文的分类、中国散文史的分期和发展规律,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刘禹锡,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提出过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些观点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仍然包涵着一定的合理因素。例如他的时空观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