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中文系穆克宏教授的学术论文《滴石轩文存》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穆教授是我国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知名学者,他在研究《文心雕龙》、《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方面,享有盛誉。他的这部论文集,选录的主要是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是近十年来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福建师大学  相似文献   

2.
叶子铭教授是当代学术界卓有成就的茅盾研究专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大学时代开始撰写《论茅盾的四十年文学道路》,到近十年来完成《茅盾漫评》,主持编辑《茅盾全集》等,经历了从茅盾创作道路的研究到对茅盾主要作品的分析,茅盾全部著作的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学者,他还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艺理论功底——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提前毕业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写过多篇颇有功力的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又是《文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基础雄厚,视野开阔。他学风严谨,不急功好名,不投机取巧,十分重视史料工作,善于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注意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李小龙 《学与玩》2022,(12):2-3
<正>他从小学一口气读到博士,并留校任教至今。他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研究》《异闻集校证》《书舶录:日本访书诗纪》等专著,还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的出题人之一。他就是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的李小龙教授。语文课本,与传统文化结缘的开始Q您在古典文学方面颇有建树,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呢?  相似文献   

4.
林庚简介:字静希,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诗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州。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格律体,名动一时。后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我院知名学者黄岳洲教授为他所主编的由国家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5本)中的第一本《先秦历史散文》写的序言,1998年5月应香港大学盛邀,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本刊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鲁迅虽未集毕生精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但在这个领域里,他仍然作了重要的探索和大量的工作,有不可磨灭的业绩。早在一九○八年,他就把西方文艺理论和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比较,写出颇有影响的论文《摩罗诗力说》(《坟》)。一九一○年,他开  相似文献   

7.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8.
鲁迅十分珍爱中国悠久灿烂的古典文学遗产。它不仅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研究和深邃的修养,而且在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中也浸透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和影响。还在少年的时候,鲁迅就读了《鉴略》、《唐代丛书》、《山海经》等书,并大量  相似文献   

9.
王立先生是我国利用主题学的理念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多年来在这个领域中辛苦耕耘,可说是硕果累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注意和称赞。他在继《中国文学主题学》(四册)、《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等专著之后,又出版了洋洋40万字的《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专著(辽宁出版社2003年版。责任编辑:徐桂秋),使我们不能不感佩作者的勤奋和对学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传统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新生成--鲁迅与罗贯中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史诗般气魄的《三国演义》凝塑了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作的大家角色。《中国小说史略》梳理了古典小说嬗变历程,也奠定了鲁迅是现代文学拓荒者和传统文学梳理者的身影。由于熟知古典文学的脉络和传统文化的经纬,他与其他“五四知识分子一同加速了古典文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11.
自幼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到中国旅行前,创作了大量取材中国古代典籍的作品,并孕育出了他独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亲近中国古典"是芥川"中国趣味"形成的雏形,进而发展成了对"中国古典的回归"。他早期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素材,凭借自己对于中国的憧憬与幻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如《杜子春》《奇遇》等作品。"中国趣味"不仅决定了芥川的艺术创作,而且影响着他的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里,提起中年副教授章培恒,无论是卓有建树的老前辈,还是才华横溢的新一代,无不佩服他渊博的学识和谨严的治学精神。他非但通晓整部中国文学史,而且对不少断代的某些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且不说他在先秦《诗经》方面的造诣,也不说他在明清小说方面的见识,就说新近出版的《洪升年谱》,已引起了古典文学界的重视,认为此书取材宏富,证据精详,有独创见解,被列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优秀书目。前不久,章培恒还发表了《关于洪升生平的几个问题》的学术论文,纠正了台湾出版的《洪升研究》一书中的不少讹误。近一年来,章培恒应聘在日本神户大学讲学,一人开《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课程,讲得颇为出色,博得神户大学师生的好评。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和副教授,也有闻讯来旁听他的课的。神户大学校长须田勇还要求延长对他的聘请期。章培恒作为日本向新中国聘请的第一个汉文学专家,为祖  相似文献   

13.
谭汝为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多年来,他焚膏继晷,孜孜矻矻。在中国古典文学、汉语修辞学等方面不倦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他的许多文章我都读过,其功力之深,创意之新往往令人叹服。在继1994年出版《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之后,最近他又把近  相似文献   

14.
北美汉学家宇文所安用他诗性的语言和西方的视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中国古典诗歌及文化,先后创作了《初唐诗》《盛唐诗》《追忆》《迷楼》《他山的石头记》和《中国文论》等一系列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权力运作模式和传统知识分子心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较文学的视野和可能性。他对潜藏在文学背后更隐秘和更深层的内涵有极高的敏感度,所以能还原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初状态,挖掘出文字深层的意蕴和话语参照。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他“文本细读”方法的运用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境还原,所以研究他的著作也不断出现。这里试图从四个方面总结国内学者对宇文所安文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由舒芜的个人经历探究出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丧失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 即现实的处境激活了他们内心积淀的墨家文化因子。文章还从“口述自传”的角度, 肯定了《舒芜口述自传》在进行史料研究中所体现的执着、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原点”:在“物与词”中生长——读丁燕的“葡萄” 丁燕,70年代出生于新疆哈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后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出版诗集《葡萄的帝国》和长篇小说《木兰》等。现居乌鲁木齐自由写作。  相似文献   

17.
英国《泰晤士报》目前根据读者调查,选出十大古典文学作品,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位列榜首。读者认为这部在19世纪初面世的小说,是最佳古典文学作品。这次调查的准则是上榜的作品必须出版超过100年。名列第二的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的神秘因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神秘特质具有传承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传统才是《白鹿原》神秘艺术特色的“本根”。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他研究古代文学也很有成绩,尤其难得的是他又很重视普及,《经典常谈》便是四十年前(1942年)他为青年学生写的一种普及读物,可惜流传似乎并不很广。此书现在比较容易见到的本子有两种,一是三联书店出的单行本,与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等小册子是一套;另一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经典常谈》收在《论文集》的下册中。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安徽省社科院文研所、古典文学研究会、《江淮论坛》杂志社及桐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桐城派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桐城派”的发源地——桐城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和海外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及中青年研究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全国著名的文史专家、教授钱仲联、王气中、舒芜、刘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