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疆汉语地名进行界定,并归纳出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意译、汉语命名等几种命名方式,后对新疆汉语地名进行汉文化透析,指出这些地名中的主要汉文化蕴涵;证明汉族在新疆开发中的地位;昭示汉语词汇发展的复音化规律,把地名发音化趋势的产生提前到汉代,把多音节调的构形向观音节靠拢,也提到了汉代;新疆汉语地名还反映了汉瓦族的共同民族心态、民族习惯等。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研究了陕南地区旬阳县地名的命名法、语词结构以及文化镜像。主要分析了命名类型及地名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两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旬阳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历史上江西赣江沿岸九县市的地名变更以及其与城市建置沿革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现有地名的来历及其命名的四个特点;并从变更过程中,总结出地名变更的五个特点。地名,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的或是社会的某些情况(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化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汉语方言中,有许多蒙古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地名。这些音译地名,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容,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及其语言互相接触、互相交融的结果,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究某地区地名,可以深入了解其自然特点和文化特征。阳江江城地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语方言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社会心理。本文从乌拉特前、中、后旗的民族历史变迁来阐述蒙语借词地名存在的理据,同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究蒙语借词地名的意义生成及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汉语中的一些蒙语借词地名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对而言,地名的变化发展较慢,因而承载了多重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闻喜地名的命名类型入手,解读其蕴含的语言文化信息和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9,(4):35-43
以中国乡镇地名中的地形类、水文类地名为研究对象,利用GIS中基于核密度空间平滑法为支撑,输出专题图,从而进行空间分析,以期能客观、全面分析相关类型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形类地名7 561个,水文类地名5 784个,地形类用字丰富多样,共计54个字,水文类用字21个;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地形类地名在用字上的丰富程度说明了精耕细作的特点。在河流密集处水文类地名注重水文特征的区分,地名上精细化。地形类地名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且集中分布在第二、三阶梯上;水文类地名与中国的水文分布一致,且与400 mm等降水量线、"胡焕庸"线基本上相一致。地形类、水文类乡镇地名的分布特点也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依山傍水"的生活理念。通过研究分析对今后地名的保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地名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语对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一般采用音译。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其音译只能借助汉字,因此汉语人名、地名音译词的“义溢出”现象不可避免。本文就这一有趣现象的三个方面即人名中的姓名义溢出、人名中的性别义溢出及人名、地名中的褒贬义溢出分别作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拼音文字之间的音译和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音译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地名规范化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86年《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到现在,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实践,我国地名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地名使用中不规范现象仍未杜绝。笔者以徐州地区地名为例,对当前地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做了细致的探讨,希望借此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对地名规范化问题的关注,推动地名规范化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地名与其他词语一样,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地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称的,是在人类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和语言的联系最为密切,地名在语言学研究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这对大安本土的语言文化本身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10,(5):64-64
在美国的地名中,一半以上始源于印第安语。其余的始源于欧洲,如纪念皇帝皇后,或某一特殊地区。还有是为纪念历史重要人物及记载历史活动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是休戚相关的。人们通过研究地名的始源。可以了解关于这个国家的背景、历史活动.甚至价值观。ALABAMA(阿拉巴马):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气质。美国地名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是一种马赛克式的语言文化性质。同时,美国地名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气质也各具特色:源自英国殖民(移民)语言的美国地名尽显强悍型文化气质;源自西班牙语的美国地名则更倾向于庄严型文化气质;而以印第安语命名的美国地名则显示出娇柔型和敦实型并重的文化气质;源自法语和美国本土的英语地名,其活泼型文化气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施诗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25-27,30
地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探讨地名的来源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一项共同研究内容.因此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邢台地名的来源为切入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对邢台地名的来源进行分类,探究地名中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透过地名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变迁,而且能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感受各地截然不同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5.
金武斌 《现代语文》2013,(4):123-126
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专有名称"表达了地名的语言学特征,"人们赋予"显示了地名的社会性。地名是一种重要的象征性符号,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以及某一历史阶段的地理特征、物产经济、历史事实(事件或人物)、历史变迁以及宗教信仰等。宁海地名反映了自古以来宁海所处浙东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描绘着宁海的地域特色、经济类型,记录着宁海悠久的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以及当地民众的善良美好的心理愿望和道德情操,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浙东宁海特有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岭南地名中的若干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长栋 《西江大学学报》2000,21(3):62-66,71
岭南地名中某些现象的考释要借助于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考索岭南地名得知,岭南地名中存在着古越语与汉语的接触、借代和交融所构成的语言形式,这不仅反映在通名与专名的词序不同,而且构词形式也不一样,了解这些地名的化内涵,不但在语言学、语言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对民族团结的实际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承德地名词带有鲜明的北方方言的特色,作者从承德地名用词上考察两点:一、地名中的方位词;二、地名中的词缀“子”。从构词形式特点、词义表达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从语言与文化关系上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文本在深入调研国内外有关地名翻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边疆多民族地区与内地其他省份地名英译的区别,提出已有的《汉语拼音方案》和《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是边疆多民族地区地名英译的统一规范。出于时代发展和地名规范化的需要,边疆多民族地区地名英译还须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政治层面把关,从"一体多元"与跨文化交际视角仔细考量,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地名英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效推动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巴雷特(Jim Barrett)的职业调查测验量表,对青海民族地区的618名高中生进行了职业兴趣问卷测查。结果显示:(1)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特征倾向依次是:实验型→文字型→组织型→艺术型→商业型→社会型→自然型;(2)民族高中和普通高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同一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同一民族而不同学校的藏族学生,均在职业兴趣类型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差异性程度不同;(3)文章还分析了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类型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姜艳梅 《河南教育》2010,(1):103-103
地理名称简称地名.即地理实体的名称,它在地图上的表现形式,有点(如城市)、线(如交通线)、面(如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