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到家”的句法功能。和典型的形容词相比,“到家”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应归为性状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到家”形式常出现在“V到家”和“A到家”两个结构相似、语义相同的句法环境中,但二者无论是在句法切分,还是语义特征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两个结构在否定形式上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我们认为种种不对称是由结构中的“V”和“A”各自的词性特点导致的。从历时的角度考察,“V到家”先于“A到家”产生,二者有先后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2.
“从X到Y”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具有语表形式相同而内部结构、语义、及句法、语用功能不同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考察,揭示其更具价值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据前人对“形容词 了/着”格式的构词分析,指出它们在前加形容词的时候,因为不造成新的词位,那么就是原词的变体,词性也就不发生改变;并结合跨语言对比研究,指出汉语中的“形容词 了/着 宾语”语法格式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的形容词不变格形式带宾语是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只是因为语言类型的差异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语法手段,进而我们指出“了/着”另外的一种功能:是潜在的句法功能的标记,是形容词后加宾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关于动词后面的"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处在动词后面的“到” ,它们在句中所发生的组合关系和表意作用是不同的。因此 ,不能作相同的处理。粘附性、语音停顿、“得”的换用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动词后面的“到”的词性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同义词语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与句法密切相关,也与语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文章以现代汉语中“看起来”和“看来”为例在对其分别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辨析它们在虚化程度、句法功能、观察视角和语篇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建构了汉语同义词语辨析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语义学上,几个在句法结构上,甚至在用词上不同的句子,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客观真值”即可称为“同义转译”。然而,它们的“同义关系”只能决定它们具有相同的语义而非人际意义。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采用系统功能评价理论为框架,以同义转译为载体,从情感、判断和鉴别三个角度分析同义转译所传递的不同态度的人际意义。分析的结果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以互动构式语法“构式形义互动观”这一基本理念为基础,把“原因—结果”构式作为基础句式,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角度分别考察了条件句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的互动关系,说明语言表达的是逻辑思维形式,而不是逻辑本身,所以不同的句法意义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又制约了进入其中的句法意义的关系类型。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丰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单音反义形容词(如“高-矮”)在有字句“中的句法功能入手,探讨汉语句法格式对形容词的分布制约和语义支配。文章论述了单音反义形容词在某些位序中具有选择的偏离性:其一体现在单用形式和扩展形式的对立,其二体现在强态形容词和弱态形容词的对立。文章还论述了形容词的语义表征具有多元性,不同的句法制约使形容词具有称代义、描绘义和兼容义。  相似文献   

10.
岳阳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形式丰富,构成复杂,颇具方言特点。文章主要探讨岳阳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构形特征和句法功能,并对该重叠式的基式“AB”和“BA”式形容词进行重点探究。认为“A”和“B”结合时,“AB”和“BA”基式的构型、意义及句法功能都有差异,通过重叠构成的形容词重叠式,其构形及句法功能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同为时间名词,"最近""近来"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但"最近"句法位置灵活,组合能力及结构的黏合性较强,形式上不可扩展;"近来"句法位置受限,组合能力较弱,结构相对松散,形式上可以扩展。  相似文献   

12.
多音同义词,是指汉语中一个词有两种读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表情达意时由于意义相同而又读音有异,很容易误读。其实,多音同义词的读音是有“章”可依的,它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法功能来表示不同的读音。下面试举几例: 薄,读“bó”,又读“báo”,都有物体不厚的意思。这个词的读音应根据其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而定。①当“薄”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或在成语中出现时,应读“bó”,如“薄弱”、“浅薄”、“淡薄”、“日薄西山”等。②当“薄”构成偏正式或主谓式合成词时,应读“báo”,如“很薄”、“不薄”、“薄纸”等。③当“薄”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薄”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介词“P”的范围、介词宾语“x”的性质以及“P不P+x”结构的句法分布,探讨介词正反迭用带宾格式的句法特征,指出介词正反迭用和动词或形容词正反迭用格式的句法功能是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发问形式、回答形式等方面讨论了该格式在构成疑问句上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在语用上具有的营造焦点游移的功能,并指出这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一锅饭吃了十个人”这类容纳句经常出现在日常口语中。这样的句子常使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感到费解和困惑。“一锅饭吃了十个人”与“十个人吃了一锅饭”,两者看似有着相同的含义,但事实上,这两种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有不同的语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就语义角度讲“V+得+R”结构其补语R既可以表示可能,也可以表示情态。研究发现,造成其多义性的条件与它的构成成分V和R不无关系。通常当V为单音节动词,R为形容词,且V和R能直接组合时,这个结构就会产生多义。但这个多义结构其内部必然有一些深层次的不同,首先无论从意义方面,还是从句法角度都可以看出,“得”在这两种相同的结构中是有其各自特点的。其次,补语R的内部扩展形式和否定方式以及语义中心也有一定不同。再者,它们之间还可以有句法功能和重音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时体角度出发,通过对汉语“的”与“了”的句法对比分析,主要考察汉语“N的V”结构中“的”字的句法属性,发现“的”是完成体内事件时的语音实现形式.由于“N的V”结构中缺少参照时,其句法功能相当于非谓语动词短语,因此“的”可以看作是有缺陷的时体标记.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在生成语法框架内有关“的”字的限定词(Determiner/D)属性与标句词(Complementizer/C)属性的不同看法,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探讨英语动词的谓语形式和非谓语形式在句法中的用法区别,旨在强调二者不同的句法功能,帮助学生在造句、写作时,能很好地遵循句法规则,写出正确、地道的英文句子。  相似文献   

19.
动词“be”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词,它具有与其它动词不同的特殊的变化形式,并且在英语中用得非常广泛。“be”动词特殊的八种变化形式决定了它特殊的语法作用。be用作助动词,be用作半助动词,be用作联系动词以及be用作实意动词四个方面不同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动词不定式的基本形式是“to+动词原形”,但在下列情况下.不定式不带to。一、与前面不定式并列的不定式省略to两个或两个以上句法功能相同的动词不定式并列时,通常只是第一个动词不定式带to,后面的不定式则不带to。如:Theybegantoreadandwrite.他们开始读和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