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形式是不该淡出的语文任务。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内容由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形式不仅为内容服务,而且形式彰显内容并为内容增色;语言形式本身充溢着智慧,体现着美感,反映着人的自由本质;语言形式锤炼人的语言能力,强化人的发声和听觉器官,让语言这一“人的本质”不断进化。为此,语文教学中应当“咬文嚼字”,追根溯源见“真容”;言意共生,让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挖掘汉语言传统形式的课程资源,进行生活化、艺术化的特殊语言形式的主题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语法分析只管语言形式不管语言内容。这话不周延,因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就象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样,是表里相依相存、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的。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就是语言思维。作为认识和反映客观存在的高级运动,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始终表现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和规律体现为逻辑关系,体现为语言的深层意义结构;思维的形式则体现为各种判断推理公式,体现为各种语句语词的表层形式结构。那种认为语法分析只管语言形式的说法,事实上就  相似文献   

3.
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平衡发展是外语教学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在语言表达时很难同时注意到语言形式和意义。传统教学法以形式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对语言流利性的培养;交际教学法以意义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却牺牲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意义为核心,但不忽视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很好地体现了兼顾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然而,对于艺术语言而言,它却和特殊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审美心理学中称心象思维。心象思维(亦称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化思维,它包括原始表象思维、儿童直观思维和现代艺术思维的不同形式。艺术语言和规范语言分别与不同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规范语言和抽象思维相对应,艺术语言一般和艺术化的思维相对应。规范语言是理性的,艺术语言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播音语言有内容和形式之分,他们的关系即相互作用,也相互影响,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形式是播音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必能追寻其内在的依托,内容就是灵魂,形式是灵魂的附着。播音语言的内容,首先是对传播意义的挖掘;其次,播音的内容是对传播角度的追寻。播音语言的形式,必须明确其根源于内容,是内容的流露和反映。语势和节奏是构成播音语言形式的重要内容。声音走势反映并实现着播音的目的。恰到好处的形式才使新闻播音语言内容更全面、更有效地得到体现,对观众更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说话人通过语言形式表达语义内容。听话人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义内容。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要使语义内容得到正确的、充分的理解。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对立和统一,决定语言交际的全部过程。我们研究一种语言,就要详细考察这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各民族的语言形式互不相同,但是语义内容在各民族之间却是相同的,否则翻译就会成为不可能。我们在这里只讲汉语的语言形式跟语义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6,(1):76-79
运用语符学"两个平面四个层次"的理论对修辞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推导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叙事学对叙事结构具体内涵的阐释启示修辞学: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是构成修辞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修辞语言的内容形式是组成修辞语言的要素。组成修辞语言内容形式的要素有修辞元素和修辞介质。  相似文献   

8.
文化观念具有语言化和非语言化形式。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是凝聚文化经验和知识的思维成果,表现为自然语形式,是语言、意识、文化三者的综合,文化是内容、意识是加工创造、语言是载体。文化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语,但不是一般的字面含义,除理性的概念义外,还融合着主观情感、评价、形象、联想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动词是回鹘文献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回鹘文献语言词法的核心。回鹘文献语言的动词根据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人称形式和非人称形式两大部分。人称形式包括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非人称形式是指本身不具有人称变化的动词形式,它包括动名词、形动词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可以有语态、否定、疑问等形式变,内容相当复杂。1.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有5种,即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和交互集合态。(1)基本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基本态为零形式,即…  相似文献   

10.
陆艳 《语文天地》2012,(14):7-8
深究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落脚点所在,从作者的行文思路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理解文本,从而促进语文学习。一、解读行文思路可以深刻地解读语言语言是外在形式的意义表达,也是作者思维形式和思考过程的内在逻辑形式。如果理解了作者语言的内在逻辑形式,那么对语言的赏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2):124-125
数学有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形式有:同种语言间的转化、两种语言间的转化、三种语言间的转化。在数学问题中,给定的条件和结论,要么是文字语言的形式,要么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组合。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呢?首先把所有的条件进行转化,其次把转化后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得到一个较明显的结论,再次将得到的结论“翻译”为所求问题的形式(多数问题是文字语言形式),把这种解题过程,称之为条件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其形式所代表的意义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形式但却无法在实际交际中使用语言。针对这一问题 ,指出了目前外语教学的现状及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 ,重申了形式与意义是语言现象中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强调语言形式应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加以掌握。同时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考虑 ,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并运用于实际交际之中 ,都是语言教学的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功能交际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言语是美辞的形式。但美辞的形式并不等于言语。这如同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但交际工具并不就是语言。言语作为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人变体,它还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作为形式,它也只是美辞的符号形式,即语言形式。美辞的形式除了语言符号之外,还有自身内部的思维形式,即逻辑形式。逻辑形式是事物之间的规律性通过思维的作用在美辞中的内部表现。它相当于话语,文章的思路或内容本身的层次和结构。在语言学中,它不属言语的形式而属于言语的内容。可见言语和“辞形”不是等值的。从只一方面看,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也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文字和语法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语义在美辞中只能算是形式而不是内容。美辞的内容只能是语义所表示的事物而不是语义本身。可见,美辞和言语各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各属不同的科学范畴。因此,我们对  相似文献   

14.
绪论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构成语言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五、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一样,语言符号也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要素,而且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意义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同一个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ji可以表示“鸡”“机”“基”“饥”等不同意义。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如“足”“脚”。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经“约定俗成”后就有制约性,不能随意改换。  相似文献   

15.
语言形式指的是语言单位组合时的排列方式。在汉语中,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语言形式的调整是为了服从体裁形式的需要不得已而安排的,调整后的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间接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诗词、戏曲中,阅读时只要将语言形式再调整过来,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清晰无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依靠认知机制支撑,排比正是这一特点的最好体现。排比以形式立格,以形式下的语义联系诸表层形式项。认知机制通过对现实及其秩序和关系的反映,对语言形式进行加工,利用语言的张力,让读者去发掘并经历结构的再创造,典型地体现了语言形式与内容统一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语法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或语言建构体,任何语法都是形式与内容或形式与功能的抽象结合和表述体系。语法是语言的法则和规律。拿房  相似文献   

18.
语言形式的教学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外语教学实践者。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出应该将语言形式教学和功能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中去进行。通过适当的语言输入,进行有意义的课堂交际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传媒语言属于广义语言的范畴,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是指用非言语的形式增强传播效果、达到传播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或方法。在传媒语言中存在大量以辞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言语修辞,他们有助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更有助于传播内容的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①因此,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中,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是相对稳定的、统一的,即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唯其如此,人们才可能利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然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人们却又可以特意改变语言形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