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勤 《内江科技》2014,35(8):157-157
<正>一堂历史课大致分为上节课内容的复习、新课教学、当堂知识强调和随堂演练四个环节。只有将课堂教学艺术展现于以上环节,我们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不至于是句空话。一、用"精"、"巧"、"联"做好有效的复习历史的学科性使新课教学前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显得非常必要。如何实施有效的复习呢?首先,我们强调复习的"精",一般来说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内容不在多,而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及作业批改情况。  相似文献   

2.
吴冬梅 《科学大众》2014,(12):15+190
数学单元复习课是数学课型之一,复习课的特点一是"理",二是"通",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和"练"是复习课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理",可以帮助学生疏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练",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同时"练"要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7):79-80
复习课是数学的典型课之一,它是新授课的延续,更能弥补新授课的不足。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应力求教学上"浅入""深出",促进知识建构,促进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复习课设计应综合运用八种设计策略,按照某种知识线索,由基本问题扩展开来,使得学有法,启有方,使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老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实现课程目标。而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  相似文献   

6.
温有群 《科教文汇》2009,(9):126-127
在阶段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能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复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进行复习时,教师应精心编选例题,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贯穿于例题的讲解过程中。本文论述在数学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应该遵循的八条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阶段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能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复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进行复习时,教师应精心编选例题,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贯穿于例题的讲解过程中。本文论述在数学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应该遵循的八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前传统的中学政治思想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与学生成长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本应生动形象、丰富感人的一门学科,变成了僵化保守、令人生厌的"死记硬背"课。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主题式教学,是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而在历史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确定每节课的核心议题——"教什么",然后通过一系列设计选择"如何教"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平台和助力。在问题设置上,采用引导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主题来设计,设计的问题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小切入点,营造教学环节上环环相扣的效果,加强探究过程引导,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自我构建。笔者以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的第二至四课为例,浅谈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数学复习课实现知识的内化,拓展与升华。然而,在实际数学复习课中,较多的学生觉得复习课是在炒旧饭,课堂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课例,从创设情境,巧设活动和比赛激励这三方面阐述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韩艳 《科教文汇》2011,(27):122-125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变革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下,究竟如何上好物理课的单元复习课.激发学生复习课的浓厚兴趣,提高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使单元复习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呢?我从2008秋季开始进行“单元知识网络建构”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2009年秋季开始进行“单元知识网络建构的评价”实验研究,通过两年的教学尝试,逐渐形成了单元复习课建构单元知识网络的基本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忆、找、连、说、议五环节,构建单元知识框架:课后将框架中各板块知识点细化,形成单元知识网络;教学中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老师怕上复习课,学生不爱上复习课这种现象时常出现。如何让复习课上得出彩,让学生爱上复习课一直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在高三环保专业中运用"剪辑"技术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体现比较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数学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某一阶段所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数学课型。在课堂教学中,复习课一般都会有两个主要环节:整理环节与练习环节。我们的教学不能将"理"和"练"割裂地看待,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形成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5.
徐蓉 《知识窗》2016,(4):25-26
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在考试前温习一遍以前讲过的知识,教师只要重复地讲解一遍就可以。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简单重复地讲解已经学过的内容,会导致复习课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听,也不愿学。怎样上好一节语文复习课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什么是复习语文复习并不是指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以前学过的知识,也不是"炒冷饭",而是整理、综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本文以"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演变,谈谈促进初中物理复习课深度学习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技校英语复习课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堂成功的英语复习课可以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识起到补缺补漏作用,对于英语基础差的技校生来说上好复习课尤其重要。如果在复习课中,教师将复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旧知识,这样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初中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数学复习课,有其特殊的育人价值。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在复习课实践中把育人价值融合到教学中,而且也有利于通过复习课育人价值的灌输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而且分析了不同类型复习课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海川 《科教文汇》2009,(14):188-188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非常重要。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基本的常用的方法。科学地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学习,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点,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使用比较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扎实透切地掌握知识,把比较法深刻渗透到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力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杨传宇 《科教文汇》2010,(27):125-126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教学,是一线化学教师热议的话题之一。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能通过"口头实验"、"黑板实验"、"纸上实验"进行教学,多数学生感到这种复习课枯燥无味,所需仪器和实验现象难记住,设计出的实验方案也难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之优势,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实验室作为教学平台,优化实验复习课的教学,就能收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本文结合"常见气体制法复习网络整合课"的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复习课中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