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的科学,需要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融入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倍感亲近。实践操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体验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竞争中体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构建起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现实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冯建军 《甘肃教育》2020,(4):171-171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学科,其本身就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生活依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学生每经过一次次的生活体验,感悟出数学的实效性,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生活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架设好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体验学习,就是指教师捕捉为儿童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的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进入儿童可以体验,也乐于体验的天地,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体验化.在小学数学中由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真正调动了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现行数学义务教育应更加趋于生活化,在教学中注重生活体验,但现阶的数学体验式教学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何把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一、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的重要性"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强调学生其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变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逐渐重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产生于生活实践,与现实生活休憩相关。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联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体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学生的思维能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不知道如何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多媒体  相似文献   

15.
李楠 《中国教师》2009,(Z2):358-358
在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同时,能否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理念是新课改的另一抓手。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思想是学生在创设情景教学中体验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来理解数学"等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托学生的生活背景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17.
一、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适时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背景的现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教学"乘方"一节,由于学生对细胞分裂没有感性认识,所以理解乘方的意义有一定难度。我考虑到学生看过牛肉面师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可爱的、美丽的,学数学是轻松的。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学得快,掌握得好,老师也教得轻松,而且能有效促使"三维目标"的达成。一、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1.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而且能唤起学生亲近数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近距离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普遍性;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意识到数学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育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让学生从数学中体验乐趣,让他们能够自觉地观察生活、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