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我国目前教育对学生主体性、自由精神的忽视,引进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心灵唤醒"说有积极的意义.心灵唤醒是对生命的激发.通过心灵唤醒,可以促进学生自由精神的全面开掘.  相似文献   

2.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人,人是自然界中最具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 从“认知体”到“生命体”的提升,已成了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分水岭。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 展。关爱生命,就必须让每个生命都享有“心灵自由”的空间,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想像、联想的自由○给学生以主体感悟的自由○给学生以尽情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这样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使人幸福。"语文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应致力追求的目标。一、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地方,心灵的飞扬意味着一种激情,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生命的自由呼吸与舞蹈!教育是培育生命呵护心灵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的一生作精神的奠基,若学生的心灵一直处在受压抑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生本教育的伟大之处,是把教育上升到文化层面,摆脱了形而下的、单纯的教育技术变革。生本教育从生命本身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而激扬了教育本身的魅力,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激情与诗意。生本教育敲碎了孩子们身体的、心灵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欢乐的笑脸与自由舒展的心灵,看到了灵动的课堂,看到了师生关系中的心心相应,水乳交融,看到了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与激励,看到了教育的人文之美、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向教育发起了挑战!向语文教育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个性化追求。为师者,以一片为师者书海的蓝天拥揽学生的心灵的白云,从而感受精神生命的呼吸,感受人生的舒畅与惬意,进而为学生展开一片美丽纯真的晴空世界。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语文教育陷入了"精致化"的极性谬误,"精致化"使学生的阅读心理出现了大面积的荒芜。阅读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学生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基于学情的阅读教学需进行价值重建。阅读个性的完善包括心灵的自由与发展,心灵自由的基本形态为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质疑,它们是心灵发展的基础,心灵的发展能使个体上升至更高的自由之境。为便于学生的质询以及适当的教读,教师须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8.
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普遍存在生命浮躁、精神迷离的现象,尤其是初中课堂忽视了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德育德育与音乐艺术的美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杨永辉 《学周刊C版》2010,(9):197-19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然而精神生活质量却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受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也过多的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逐日增长,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受到忽视,情感日益冷漠、麻木。学生没有健康理性的生命观,也不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学生普遍厌学语文,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探讨了当今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提出了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的根源在于语文教育中忽视了“人”的问题,忽视了人的精神、人的心灵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尊重学生各种权利,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师生平等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民主的理念,让语文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尊重学生心理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属于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生命化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去温暖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去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生命化的教育,呼唤生命化的教师。教师通过教育活动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也创造自身的精神生命,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 《天津教育》2005,(11):17-17
尽管自由本身不是民主,但自由与民主的天然联系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民主。因此,民主教育首先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这种自由精神尤其应该体现于对学生心灵自由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现代教育逐渐走向了异化,学校德育不可避免歪曲了其功能,远离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表现为:忽视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回避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扼杀个体的生命自由。要使学校德育回归学生个体,我们首先必须正视个体生命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存在,继之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现生命的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提升精神世界。总之,学校德育必须把“人”扶正,关爱个体生命,给予学生个体以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学校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导致部分学生对生命的不珍惜及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凸现出来,学校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从生命的阐释出发,具体分析生命德育视野中的我国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引领学生愉悦地自我实现与发展。反思传统德育,正是因为“目中无人”,视学生为道德灌输的容器,忽视学生的生命需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种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