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职业定位模糊、工作界限不清、职业认同低、进入门槛低等困境。因此,要建立一整套辅导员资格准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专业化评价和职称评聘体系,在制度层面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职辅导员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部分辅导员素质能力还难以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亟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调研缕析职业发展现实困境,高职辅导员应以政治素养为根、以职业素养为本、以道德品质为基、以创新思维为魂,凝练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增进思想认知,外化内化结合、优化学习培训,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考核评价,全面系统提升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整体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必然选择。辅导员职业化是其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应然趋势。建立健全资格准入制度、岗位选聘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职级晋升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工作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始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目前,辅导员“非职业化”表现为工作的短期性、队伍的非专业性、职责的不明确性、学术上的薄弱性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辅导员的职业化已势在必行。因此,要大力推行“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制,提高任职资格条件及待遇标准,加大辅导员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工作力度,科学设置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陈靖  赵斌 《文教资料》2008,(24):184-185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梯度建设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这需要高校按照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构建职业准入制度、改善职业环境、建立培养机制等,实现辅导员人员配备专业化、结构设置合理化、动态管理规范化.保持队伍的稳定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实际就是知识运用、心理历练、自我反思与素养再提高的过程,通过"以赛代练"可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本文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探讨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并期望通过技能大赛全面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政策语料库,对政策文本进行语料分析,具象地呈现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程与趋势,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职责,把握一专多能的发展趋向。依托职业准入标准、职业培训设计、职业考评机制等环节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进一步优化、拓展现有发展路径,助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种职业的长足发展,既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对准入者极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工作任务繁杂,职业化发展滞后,建设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从加强职业准入制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提升职业认同感三个方面,提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及其结构的确立,须从辅导员工作的使命、职责、对象、环境、队伍等方面探究其依据。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德、才、学、识”四个维度,其中“德”对应职业品格,“才”对应核心能力,“学”对应职业知识,“识”对应职业思维。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人员肩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任,其工作成效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影响深刻。目前,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制度阻碍在于:职业多元晋升与发展、考核、职称职务晋升、职业准入与培训进修、退出机制、薪酬机制。构建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包括建立高效的管理岗位职级体系、规范的岗位任职资格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开辟多元化的职业晋升通道。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走向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高校的现实处境下,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着"入口"的专业要求低与资格认证缺失、培训工作支持不足且流于形式、管理与考核难以及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为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应建立准入制度,发展职业特色的学科专业;重视培训工作并完善培训系统;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改进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优化激励措施,稳定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取得的进展,显现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然步入了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新常态。对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鉴于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职业化、专业化初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准入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文件精神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准入环节的优化路径:推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优化并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就其个体而言,存在阅历不深、学历和政治素养不高等问题;就其工作机制而言,存在职责不明、队伍稳定性和工作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要采取完善选拔程序、建立资格认证和执业准入制度、加大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从群体资格视角展开研究,借鉴和运用群体资格理论中的梯度获得、仪式和宣誓、认知比较、建构、重构等内容,可以从方法论意蕴上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展开思考。通过建立行业组织,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资格证书准入机制,从入口确保群体成员质量;构建"亚群体",循序渐进提升辅导员群体认同感;进行典型宣传、风采展示,提高辅导员队伍群体的职业美誉度;运用心理认同机制,多样化发展促进辅导员群体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文化育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任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直接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辅导员队伍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地提高,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应从价值观念、知识视野、行为能力等方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因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没有像专任教师那样产生质的飞跃.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建设标准,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需具备综合性、复合型的职业素养。辅导员多元学科体系结构应包括核心学科单元、支撑学科单元和辅助学科单元三部分。多元学科背景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以多元学科为支撑,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12):7-8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成长,最重要在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我们通过向海南省的高校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海南省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加深入了解,为教育深化改革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为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提高海南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需要着力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加以建设.目前制约高职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是职业资格不明确、职业准入制度缺失、职称评审标准误导、挂职锻炼渠道不顺等.应从任职资格、准入制度、评聘考核、畅通实践锻炼渠道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诸多因素导致职业认同低、岗位流动性大,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瓶颈。分析职业认同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改善经济待遇、严格准入制度、完善考评和激励体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