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挫折教育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挫折教育的实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影响挫折教育的几种主要的家庭因素,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分析了制约挫折教育的家庭因素,指出了为了实施有效的家庭挫折教育,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俐 《文教资料》2012,(4):187-188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待挫折,耐挫力差,少数学生甚至会走上不归路。近年来挫折教育已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历史教学中可采用身临其境,正确认识挫折;运用典型事例,正确对待挫折;名人实例,激励学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作家的挫折经验具体表现为:家庭挫折、婚恋挫折、事业挫折、身体挫折、社会挫折等五种形态。这些挫折经验具有普遍存在性、内倾直觉性、砥砺排解性三大特征。作家的挫折经验,在创作动机、创作题材、创作想象等三个方面对创作心理流程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主要挫折,如环境地位改变的挫折、学习方面的挫折、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挫折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挫折的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原因,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常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更多的挫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事件为学业挫折、人际交往挫折、自我实现挫折、身体缺陷挫折、来自社会环境挫折、家庭学校引起的挫折等。影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社会支持、挫折认知、生理条件、期望水平等。常采用的挫折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应对等积极策略和幻想、退避、发泄、忍耐等消极策略。教给学生正确的挫折应对策略,提高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是中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蚁族"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自主、竞争、拼搏等积极的从众现象,也存在焦虑、抑郁、抵触甚至对社会不满报复等消极的从众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攀比心理等内在因素,又有社会和家庭影响等外部因素。为化解其消极从众现象,既需要加强就业咨询服务和理性择业观教育,注重转化其不良从众思想观念;更需要创建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三点互动模式,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家庭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不仅如此,他们在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对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本文结合在支教生活中的体验,主要从农村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当前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吕淑华  王晶 《文教资料》2009,(21):196-197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发生变化,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降低了,抗挫折能力也很差.现在的大学生中,因家境贫困、恋爱受挫、学习成绩不佳等各种原因而出现心理障碍现象屡见不鲜.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大学生遭遇的挫折的引发原因和表现入手,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如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从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等内外因素,造成了青年学生危机意识下降,缺少积极进取的意志,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通过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任茜 《考试周刊》2011,(50):206-207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与人格特质、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今家庭、学校、社会往往都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许多学生成绩优秀,但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极差。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几个层面分析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及危害,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如何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许多家庭想方设法为子女创造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宠爱和保护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直接导致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毫无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制约,造成中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些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长辈的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中,久而久之,这些长期生活在顺境中的孩子抗挫能力差,受不得半点委屈,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何谓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学生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这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责任心缺乏、外界压力大以及整个社会缺乏对小学生挫折教育关注。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关系我国命运的大事,因此,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而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合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小学生挫折教育,建立全方位的挫折教育网络,方能有望实现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如何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使其很好地应对挫折,健康成长,已成为摆在离异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挫折应对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其挫折应对的四条对策: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利用父母离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启学生的心灵,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罗艳 《辅导员》2014,(1):25-26
我国早就有"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至理名言,用来激励人们坚持奋斗,先苦后甜。如今的社会生活会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很多的挫折,我们何必再人为添加挫折?何不试一试"拉长波峰"好习惯快乐养成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途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通过注重培养和训练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以及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挫折教育网络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应培养青少年参与竞争的意识,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采取疏导为主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喻俊  陈映 《考试周刊》2012,(7):166-167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有业不就"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给予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使他们从小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学生脆弱心理的成因有两个:家庭的溺爱和传统教育思维的缺陷。我们从"家校配合,摒弃溺爱;适当锻炼,磨练意志;适当批评,制造障碍;积极引导,直面挫折;更多鼓励,培养自信;第二课堂,应对突发"等六个方面入手,开展全方位的挫折教育,促进孩子的心理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