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世纪最初几年,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有些什么特点?它对辛亥革命和近代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些什么作用和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 本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其中,以天赋人权、契约立国、人民主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国家思想成为几代中国人宣传、介绍的救国理论。从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初步介绍西方的议会民主、权力分立制度开姐,到本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等理论,在短短几十年中,西方近代国家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更为重要的是,革命派以此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尽管它很快夭折了,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主要对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的时代产物,也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既深受明代中叶以来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又以西学东渐为历史前提,吸收了西方近代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结合维新变法,开展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主张革除封建教育弊端,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维新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一体系的早期思想链环中,又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拟就其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就正于学界同仁.一、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清末,封建教育制度日益腐败,各级府州县乡学校形若虚设,教学空疏迂腐,考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思想化史上,冯桂芬是过渡性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段改革派的经世思想,又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思相前驱,他的本辅思想是近代“中体西用”化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阐发的思想,成为中国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思想向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转变的中介,标志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是在有识之士探索民族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活动中萌生重商意识;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明确提出“商战”主张,其“以商立国”、“商战固本”的思想大大丰富了重商主义的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定为工国”及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举措。标志着重商主义思潮的形成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思想,并进行了一定的政治实践,对中国近代地方政治改革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地方自治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农会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实业救国人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倡导,清末新政的推动等.近代经济思想的转变对农会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冯桂芬思想的评价,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也有人把冯桂芬放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行列中,否认其思想中任何积极的、进步的因素。这里,仅就我所接触的资料,对冯桂芬的思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冯桂芬,江苏吴县人。1809年出生在一个大地主的家庭里。他从小博览群书,在地  相似文献   

12.
一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孕育了一批中国近代新的知识分子。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近代科学发生特別的兴趣。从洋务派、维新派到革命派都不断地对近代科学进行探索,从中吮吸其思想营养。为什么我国近代一些主要政治家、思想家都表现出对近代科学的热情呢?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是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的时代产物 ,也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既深受明代中叶以来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 ,又以西学东渐为历史前提 ,吸收了西方近代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14.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封建史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事求是地开展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清理了“左”的错误思想,重视了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评述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史学观点和成就的文章。本文则打算就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论著,综合地探讨一下中国无产阶级史学建立前,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理论、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的同时,也引入了伦理道德思想,人道主义是其中西结合的思想成果。该思想成果的特色即产生方面为“中体西用”,内涵方面为“返古开新”,价值方面为“改良创新”,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未来的设想,具有反封建和解放人性的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早期维新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由于受到阶级属性和时代的影响和局限,在郑观应是思想中既体现着近现代文明的色彩,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印记.通过对郑观应政治思想的研究,可一次能够一个侧面观察中国早期维新派政治思想的特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戊戌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制定和宣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光绪皇帝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与帝党合作,力图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中国自强之计”,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新派所提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部分地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的诏谕中。其中主要的核心部分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政治体制,就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或领导)该社会的全部政治设施和政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以政治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政治统治体系,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康有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画面。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增强和鼓舞了维新派为改革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同思想是“孔子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列子之瓶瓶山,达尔文之乌托邦”,是集各种乌托邦之大成。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