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格助词是日语中特有语言现象,正确理解和使用格助词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率地掌握日语格助词的用法,以"に""へ""から""で"为例,从格助词的原意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派生意义,并对格助词具体用法进行比较分析,明晰格助词在语法意义上的异同,加深学习者对日语格助词的理解,从而正确使用格助词。  相似文献   

2.
日语属于黏着语,格助词与语法关系及深层格的表示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同一表层格涉及不同的、多种解释,具有多义性。在为数不多的格助词中,"に"具有非常典型的多义性,是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研究日语格助词的多义性,探寻多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满语中专门用来表示“格”这一语法概念的词称作助词。它包括:i、ni、de、be、ci、deri六个词,表示:主格、属格、与格、对格、造格、从格六个格。助词所接续的对象是:名词、形容词、代名词、数词和动名词,还有一部分后置词也可以后接助词。这种助词在句子中表示词与词或词与词组之间的种种语法关系,从而决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以tacikū(学校)一词为例,观察一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与其他句子成份的关系及其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杰 《文教资料》2011,(35):26-28
本文以《通制条格》为考察对象,探讨助词“将”字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以及与“了”的兴替关系。助词“将”字在《通制条格》中主要表动态,在公文的常用语组合中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在一些“动+将+趋”结构中已经出现了“动+了+趋”的兴替,助词“将”字在元代的发展没有停滞。  相似文献   

5.
以《通制条格》为考察对象,探讨助词"将"字的语法意义和功能,以及与"了"的兴替关系,发现助词"将"字在《通制条格》中主要表动态,在公文的常用语组合中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在一些"动+将+趋"结构中已经出现了"动+了+趋"的兴替,助词"将"字在元代的发展没有停滞。  相似文献   

6.
对于「まで」词性的界定,语法界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通过对「まで」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构成形式、接续等方面对其进行简单说明,以此为依据将其词性界定为格助词和副助词,以便于教学中的讲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复合助词「に対して」在中上级日语教育中是必然会出现的语法点。对于非日语母语话者来说,因为母语和日语在用法、意义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一语法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中国日语学习者中间显著存在的误用类型有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来替代格助词「を」「に」和复合助词「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向かって」的误用。本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上的误用特点,找出中上级学习者在这些误用特点上的异同点,并分析出现这些误用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语格助词是日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格助词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建议在教学之中可以使用图示方法、对此方法、归纳方法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格助词是语法上的骨骼,对于格助词的掌握关乎整个文章与语感的理解。本文只是针对其中两个最常用,也是难以辨识的「で」与「に」的用法进行辨识,通过对各种"格"的分类,使我们能更直观地感觉到这两个格助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羌语白水话属于羌语南部方言雁门土语,它的语音系统比较简单,复辅音声母已经消失,韵母受汉语影响大,声调能区别词汇和语法意义;形态变化和形态标记丰富,语序相对固定,以SV或APV为主要语序。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轻形态,以语义为主,非受事宾语就是具体体现。格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句法结构是从深层语义关系揭示表层句法结构关系,也是以语义为主。可见,汉语和格语法都重语义。故用格语法理论解释汉语非受事宾语与动词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汉语教学中,格语法适用于非受事宾语。  相似文献   

12.
情态的研究已经遍布多个语言研究领域,传统语法对于情态的研究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清晰的情态框架,但是,传统语法对于情态的研究仅局限于情态助动词,脱离语境和人的因素。相比而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于情态的研究突破了前人的局限性,韩礼德元功能理论反映了语言功能与结构的对应关系,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情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要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中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决不能再按传统的外语教学思路和方法,忽视文化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形式和词汇的教学上,而应该将文化教学放在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选择新闻标题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18万字新闻标题语料库的虚词进行统计量化分析,逐一考察了副词、介词与连词的分布和使用规律。同时,从虚词使用的总的特点来说,单音节虚词出现远远大于双音节虚词;常用于书面语的虚词出现频率多于口语中常出现的虚词。希望研究结论有助于新闻从业者,并且推进标题语言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近20年来标题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特殊词语和语法格式的研究、标题语言性质和功能的研究、标题语法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标题语法研究的特点:范围广、挖掘深、方法多样;预测了标题语法的研究趋势:历时研究和解释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手段,汉语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本文用大量实例说明语序、虚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要选用、慎用、巧用语序虚词。  相似文献   

18.
“呛”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义现象,而“呛声”则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书面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活领域,而且在涉台新闻媒体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多义倾向。它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在语言中的折射和反映。就两词最近的引申义来看,它们是等义词,但句法、语用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离合词,“呛”与“声”的结合不严密,它总是以一个自由语素的身份与其他词语构成新词,其构词能力很强。这在我国其他方言区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离合词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并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现将离合词本体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离合词的教学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郑燕 《培训与研究》2011,28(1):37-39
语言接触对维吾尔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借词的涌入,不但影响了维吾尔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影响了维吾尔语的构词法。本文在研究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