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凤兰 《宁夏教育》2007,(7):107-107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态势,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所教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廖焕春 《广西教育》2007,(12A):35-3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侧重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进入认识上的一种困惑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试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些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的催化剂,也是触发学生各种情感的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情感,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发大脑,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祝广文 《山东教育》2002,(17):38-39
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思维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连续性、流动性。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若没有良好的思维的流动性,就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断档、不连续的状态,教学目标就不易达到,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善教者必善问,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作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精神,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活动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会学生如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等。具体阐述了思维活动兴奋状态的特征,产生的条件,创设的具体策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善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真正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  相似文献   

14.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编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序幕,使学生的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文婷 《今日教育》2007,(11S):51-51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思维总是以问题开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如能利用好“提问”这个常规手段.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语言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婉 《贵州教育》2011,(24):30-30
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语文课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创设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入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