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一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一时间域及空间域一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角度看介词into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语义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时间域及空间域-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英语介词beyond的多义现象,探讨并确定其作为空间介词的原型意象图式,运用隐喻理论分析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Beyond多义形成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能力和抽象关系认知域的映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词from的意象图式及其认知域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from进行认知分析,探究了介词from的中心意象图式与其延伸图式之间的关系,发现介词from可以表示实体间朝向并追溯到的动态关系,也可以表示静态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介词from以空间投射为基础的五种不同的认知域投射,认为意象图式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空间方位词义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空间介词"up"的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的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而出现的前概念图式结构.隐喻映射是从具体始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过程.空间介词"up"的众多意义可以分为包含"向上" "朝向" "位高"以及"终结"的意象图式意义和延伸含义.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自人的身体体验。它本身不需要任何解释,并且本身就具有意义,当被激活时,就可与范畴或概念相对应,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本文用空间意象图式解释了介词的用法;用事件意象图式解释了及物句型的句法构造。通过简要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图象图式可以帮助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和动词加宾语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0.
感官意象图式是由人类自身积累的感官经验和贮存在大脑中的相关生活经验抽象出来的一类独特意象图武。通感就是某一个感官域的感官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感官经验而形成的语言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感官意象图式,可以用来解释通感现象的成因及过程,并提供研究通感认知模式的新方法、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意象图示理论为出发点,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具体结合力的图示阐述英语中情态动词多义性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介词的多义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介词(以"over"为例)的空间核心意义与空间引申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行阐释,然后通过意向图式及隐喻认知分析探索介词的空间、认知域的核心与引申意义是如何映射到抽象领域的。由此来解释介词多义现象乃至所有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以及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英语介词进行隐喻化认知解读是理解英语介词多义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i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探讨in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引申和转换的隐喻化过程,进而获得对in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能使人们了解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原型意义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曹莉 《双语学习》2007,(12M):31-32,35
本文着重分析了认知语义学上的关于隐喻和图式的理论。隐喻对多义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图式理论与联想记忆紧密相关。教师将隐喻和图式的理论适当地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多义词研究一向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polysemy)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身体和思维及词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多义词的扩展是以人的身体在客观世界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形成的。文章试图用认知中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理论来着重探析"打"的众多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众多义项衍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英语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探讨了英语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并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传统语法教学与认知语法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意象图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汇的学习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的认知特点是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人们通过这些基本的认知特点能直接地感知外部世界,形成经验和认知的层面。这些基本层面包括基本范畴、原型,还包括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基于此,论述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和共通图式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英语教学有何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