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无(毋)友不如己者”是解读《论语》时争议较大的一句话,以往多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这两种理解,都把“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并列关系,破坏了这段话的语义连贯性。对先秦文献与“则”相关句式的考察表明,“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语义上是相承关系,可译为:“(忠、信是君子品德的基石,)君子坚持忠、信(的原则),就不会和‘忠、信’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辈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注解上的分歧,源于对句中"如"字意义解释不一。从整篇整章来把握孔子言论的主旨,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是必要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主忠信"这个前提,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忠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历代对其解读也不断地刷新,本文对《论语》所言及的交友观"无友不如己者"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孔子的交友观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交友是"泛爱众",狭义上的交友则是择贤而处。孔子的这些交友观对现代交友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夫子是很重视朋友的,《论语》第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应地,他也重视交友之道,《论语》有多处谈到这个  相似文献   

5.
《论语·学而篇》第八章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是这样注解的:“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6.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中颇有争议的一句话,本文由此展开,论证了"朋友"这一概念在整个《论语》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代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对于《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一章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将“主忠信”以下别为一章,一是认为“断无分成两章之理”.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此章以“君子”为中心,举例介绍成为君子应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里拟将那些至今仍活跃在现代生活中的成语、熟语、格言等,按照原文的篇序列举于下,以供参考。《学而》: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亦见  相似文献   

9.
《学而》章第8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其中“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释意我发现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语》之"学"在内容上包括文、行、忠、信;在方法上要求学与习相结合,学思并重;在目的上强调"学以致其道"。《论语》之"学"本质上是"为己之学",它具有文化传承意蕴,同时,其内涵和"为己之学"传统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12.
“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以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就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冰点问题发表各种建设性见解。先期办成开放式的,一事一议,或提出问题,或分析评论,力求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激活中国之教育学术。待有重点问题时,再分专题讨论。特邀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参与,以教授和博士为主办成一个高层次论坛。各位同仁可就自己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写成评论,每篇2000-3000字为宜,诚请各位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  相似文献   

13.
英语"Enrongate"(安然门)是用常见的"混成法"构成的一种复合词,其中的"-gate"是"watergate"的简写,用的是"watergate"的引申义。汉语的"-门"译自英语的"-gate",与汉语原有的"门"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引进汉语后其意义又有引申。无论是英语的"-gate"还是汉语中的"-门",它们都不同于用来改变词性的"词缀"或所谓"类词缀",而是实语素,尽管这个语素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14.
日前,采访了两个培训论坛。一个是在北京开的,主办单位是正宗的皇家血统(某部委专业协会),领衔主演的多在央视混个面熟(北大、清华的博导只能屈居末席)。开幕伊始,略显空旷的会场虽使主办者尴尬,也还面子过得去,可惜,到下午脸就很难挂得住了;一个是在上海开的,主办单位是地道的市井百姓(几个咨询公司抱了膀),上台主讲的,听头衔你应当久仰但你真的就没听说过他们(有幸,我曾向一位讲者的老板拉过广告)。开幕伊始,灯光作色,音乐骤起,代表一律踮脚引颈忘了斯文,三天会议我每天要早去占地方。 怪了。怪得本人频频召开代表座谈会。都说后者胜在形式上。思考再三,似乎服了气。我便成了"形式"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5.
16.
何为"大众"?     
文章对“大众文化”中“大众”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历史溯源,在中西文化语境的背景下,探求“大众”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当今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英语词汇的多义性,《英国文学通史》的一个编著者把英国诗人“蒲柏”当成了罗马“教皇”,结果铸成大错。究其原因,在于编著者对词汇的多义性、符号的多指性认识不足。因此,充分了解词汇的多义性,充分利用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避免误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创作的基本主题,其精魂是现代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寻,又是对现代人格精神的构建,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久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但知识是既有的,不等于创新。创新不仅是催生知识的不竭动力,而且是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命题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也不合于逻辑和事实。一般的、抽象的运动和一般的抽象的静止都是绝对的,个别的、具体的运动和个别的、具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