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蒲公英》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在二次大战之后的作品。这是一篇意韵悠远、涵义隽永的散文。高中语文第一册《蒲公英》的自读提示认为散文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深思全文,这一主题是不够全面的。它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蒲公英的形象。本文篇幅不长,选材描述都紧紧围绕着蒲公英“坚强”“纯美”的形象展开,极力颂赞蒲公英坚忍顽强的精神,以激励历尽苦难的人们“勇敢地生活下去”。这一点当是本文主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2.
卢艳萍 《初中生》2010,(3):80-83
【导言】 《蒲公英》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1900~1967)。1938年她发表处女作《萝卜叶》,代表作为童话集《有一棵柿树的家》和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风格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3.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它借鉴影视画面的构图意识,用三幅画面描摹叙述蒲公英的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表达主旨。《蒲公英》构思的三幅画面,概括了“我”一生中的三个时期与蒲公英有关的一些生活片段,抒写了“我”不同时期的心态和体验,突现了作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是日本女作家壸井荣的优秀散文作品,仅千余字。然而作者能在这篇短文中,把“我”在童年、战时、眼前三个时期与蒲公英有关的生活片断有机地组合在同一场面中,而且使其“反战”主题极为鲜明。这除了作者构思精巧、选材得当外,无疑与她那高超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作者在这篇散文中,除了突出采用了比喻、借物喻人、赋物以情等艺术方法外,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下面就作品中的两处对比写法进行简要地分析。一、作者用眼前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同自己战争年代的生活相对比。作者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一面欢快地唱着童谣,一面吹着蒲公英的茸毛,在春光弥漫  相似文献   

5.
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是一篇意蕴深邃、情文并茂的优秀散文,自1987年选入人教社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后,颇受学生喜爱。但译文似较粗疏,如文中“孩子一般的小儿子”这句话就颇为费解。何富根的《〈蒲公英〉中的误译、童谣与背景》  相似文献   

6.
当代日本著名女作家壶井荣在中日战争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有14篇是反战主题的,有十余篇是写战争下人民生活状态的,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统治下,这些作品所带来的价值都弥足珍贵。文章以壶井荣的《走廊》、《历》等作品为例,简要展现了作者的反战思想和鼓励人们在战争阴霾下努力活下去的创作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一册《蒲公英》一文,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一篇散文精品,格调清新,言简意丰,亲切感人。但是,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短语,总使人感到费解,怀疑是翻译错了。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8.
林芙美子是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浮云》以反战争和爱情为主题,通过林芙美子细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战后颓废混乱的社会状况和男女不同的爱情观念。基于此,以小说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突破口,对林芙美子的爱情观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最擅长写战争的,尤其是写复杂的战争。它写战争都能写出战争的性质和它的主要原因。高中第五册《殽之战》虽然内容错综复杂,故事头绪纷繁,但是作者从战前到战  相似文献   

10.
《左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描写战争非常著名的著作,历来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描写战争的特点分析比较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即:(1)通过战争写政治;(2)通过战争与战略;(3)通过战争写矛盾;(4)通过战争写人物。  相似文献   

11.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女作家紫氏部的长篇巨著,它与我国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拟从作者的出身与经历、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一比较分析.(一)紫氏部(约公元978-1015年)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女作家,她出生于中层贵族家庭,曾祖父和祖父都擅长和歌,父亲藤原为时作为汉诗文家和和歌作者很有些名气.紫氏部从小随父习汉学,熟读中国古代文献,尤其对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颇有研究.她在二十多岁时与四十  相似文献   

12.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3.
刘真同志是我省知名女作家,现任邯郸市文联副主席。她九岁参加革命,十三岁入党,十六岁转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随部队转战在冀鲁豫战场,并参加了进军大别山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她从未进过学校,是在部队“大同志”的帮助下学习文化和从事写作的,终于通过刻苦自学的道路成为专业作家。刘真同志创作态度严谨认真,语言质朴生动,感情真切动人;作品具有独特风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短篇小说《长长的流水》写于一九六三年,是作者在一度无端遭受“批判”之后有感而发的、反映战争年代同志间革命情谊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英国文学家毛姆曾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属于作者前期的作品。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时隔十  相似文献   

15.
编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和实验教材《现代文阅读文选》第一册的《蒲公英》,选自《外国小品精选》,是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我的百花故事》中的著名篇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精品。然而,它的结构怎样,它的真正主题是什么,课本“提示”、《教参》和许多语文教学杂志所作的评析(以下统称“评析”),颇值得商榷。一、究竟是因回忆往事而引出跟前景,还是因眼前景而引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战争描写体现了《左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通过对《城濮之战》的分析可以看出,《左传》全篇贯穿浓厚的“礼”的色彩,战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同时强调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刘菲 《文教资料》2014,(23):18-22
20世纪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虽来自不同的国度,但经历了同样痛苦的童年生活与漂泊生涯,造就了两者于创作的狂热与对文字的真情。她们不约而同地把笔锋聚焦于道德失落后的现代社会生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人性创伤与情爱残缺。文章通过对比阅读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与张爱玲的《封锁》,发掘了两个文本中呈现的空间艺术之异曲同工之妙,揭示了两者在人类灵魂母题上绝望与苍凉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狭路相逢》叙述了一位日本老兵来珍珠港忏悔时,与一美国老兵之间互致军礼和鞠躬的故事,说明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并能真诚对自己的罪行忏悔,就会赢得人们的理解、尊重和赞扬。作者在构思上匠心独运,设置主次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主线写一日本老兵带领全家,衣着整齐、神情庄重地来祭奠当年在珍珠港事件中牺牲的美国士兵。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日本一家人的衣着和神情举止,充分表现了日本老兵真诚的忏悔之情。次线写“我”随旅游团去珍珠港旅行的经历,作者通过牧师和老兵亲历珍珠港事件的讲述,把那些悲壮的画面推到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导言] <蒲公英>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1900~1967).1938年她发表处女作<萝卜叶>,代表作为童话集<有一棵柿树的家>和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风格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此方面同样也卓有成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在对前人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