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率先从西方引进了“喜剧”、“欧穆亚”等新概念,不但明确地提出起功利的主体喜剧观,推重幽默及其人生观,而且介绍了海甫定的进步喜剧观念。他的喜剧美学思想堪称中国近代喜剧美学的正式发端,具有反封建主义的启蒙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与自身的种种缺陷,他的喜剧美学不但没有在近代思想启蒙与文化革新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对于迭相蔚为高潮的戏曲改良与新剧运动也几乎不发生影响,这就延缓了近代中国喜剧变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创始者之一。在西方近现代特别是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救亡图存”时代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他以启蒙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坚持以人性、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意识为切入点来考察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与人的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指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突出强调美学的育人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美育”是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获得人生自由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是一对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实践美学概念。从表层结构加以比较,二都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启蒙美学的重心在于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侧重于探讨“审美的政治化”,而政治美学则致力于探求“政治的审美化”的内在秘密。从深层结构上比较,二更为相似的形式在于,都试图通过欲望、情感、理性、意志、信仰诸方面的激荡化合作用以期达到“自我的实现”。二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往自我实现的路径恰恰是相反的方向。廓清二各自的本质特征对于认识美的规律和美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5.
明清启蒙美学对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美学,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基本美学原则进行了猛烈冲击。它从自然人性论出发,以主情论为旗帜,贯穿着个性解放与人性欲求的启蒙意识。具有艺术创新和思想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美学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言的奇观。在“别求新声中异邦”的美学大趋势中,有了鲁迅的出现。他充分地沐浴了“欧风美雨”,迅速彻底与僵死、腐朽、落后的封建美学决裂,成长为一个坚定的近代美学家;而后,在“十月革命”的强劲冲击下,伴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深入发展,他又实现了与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的彻底决裂,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美学,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推开一点讲,统一的世界美学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创造社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充满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是一种重“直觉”和“灵感”的浪漫主义美学形态。本文通过分析其客观性与统一性、理性与情感的内在矛盾,指出其美学观中的所谓“自我”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现实的自我”,社会的与主体的、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理图式等这些表面上相互对立的两极在体验性的“自我”中得以交互融合。在理性与情感的关系上,他们追求二者的相互激荡,进而通向人性的自由。对美的哲学标准的建构、对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弘扬,正是对五四时代独特的启蒙哲学精神的反映,这种启蒙理性的美学建构方向既表现出与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美学发展规律相通的一面,也体现了本土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美学中,刘师培的美学研究以学术取胜.他善于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结合我国文化学术传统,来创造性地阐释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材料.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美学研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但他在关于美学与征实之学的不同,环境对艺术的影响,艺术起源等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有资格归入以启蒙为特征的中国近代美学的。  相似文献   

9.
前人论词,有李煜为“词家天子”之说。这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政治斗争上的牺牲品,在文坛上却赢得了“天子”的桂冠。 李煜生活在“花间”词派柔靡香艳之风弥漫文坛的时代,可是,他却另辟蹊径,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在当时文坛上显示出了他特有的丰姿。本文旨在就他的词,谈谈他在美学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我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过渡时期形成的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为当时的历史地位所决定,在“简单的形式中潜伏着将对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这主要表现在:一、作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和这种美学思想对后来中国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秘密所在,是自觉追求一种实践要求的人格。它以“社会改造、思想启蒙的功利目的为前提”,把两者“归结为改造社会的主体的自身状态问题。”二、梁启超“对美和艺术的思考以社会的政治目的为基础,以实践性人格的造就为中心”,从“宇宙未济和人类无我”,“知不可而为”和“为而不有”的人生观着眼,提出了“无所为而为的美”的观点。三、梁启超在高度重视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同时,又在其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中,是把二者“作为从思想启蒙的社会目的到实践性人格的形成之间的中介环节而从属于善的。正是从美对善最有功利价值的认识出发”,“给予美以‘生活中最重要者’的评价”。这就使他具有把“美变异为善的可能”。最后,作者把梁启超和王国维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上加以比较,进一步指出了前者美学思想的进步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分析美学是从19世纪后半叶的纯哲学转化而来的。到20世纪,它已发展成为西方美学中最引人注目的派别之一。而作为美国当代分析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布洛克,就是以分析哲学作基础的。他很重视语言、概念的分析但又不完全停留在这一范围,在关于“自治”与“他治”、艺术再现与表现了什么诸问题上,都明显、突出地表现了他分析美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钟嵘在建立中国诗美学进而建立中国纯美学方面有开拓之功。他建构了以“味”的审美感觉为中心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论。他所说的五言之有“滋味”、所描述的“诗之至”境是“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所贬斥的玄言诗是“淡乎寡味”。他的“味”论与诗体进化形式相关,与诗的形象感相关,更与诗的深层涵蕴相关。他对实现“滋味”至境的途径和手段有完整的描述,对兴、比、赋作出了具有美学色彩的阐释。他对“风力”与“丹彩”并重的诗美型态的重视,对“词采华茂”的欣赏,对“质木无文”的不满,对诗美与对象世界“直寻”关系的确定及其自然性美学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的特征,代表了那个时代美学上的最高水平,并在总体美学思想和精神方面沾溉后世。  相似文献   

13.
写实主义美学和电影语言分析是巴赞电影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电影理论的两块重要基石。巴赞的电影写实主义美学根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也影响了巴赞对早期电影语言的研究。巴赞将电影语言在意识形态领域划分为“给现实增添什么内容”和“揭示现实真相”两个阵营,他重点论述了后者的历史演进和关学意义,却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巴赞的电影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建构中国电影语言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市民社会催生的一种启蒙话语的美学理论,在洋务运动之后中国市民社会初现端倪的时代传入中国。美学见证了中国社会现代性工程的起步,它为中国的启蒙话语注入了自由意志和自觉意识,但同时美学在中国社会特殊语境中又发生了价值诉求、思想资源和阐释旨归等方面的分化。就理论话语的公共性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在三个维度上体现了思想能量,即:启蒙、革命、救赎。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小说美学是对传统美学的突破,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性质,他的小说美学思想还推动了近代小说美学的研究,使之突入一个比较自觉的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6.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辨性很强的完整体系。他以“和”论乐,同时又以“无”释和,用玄学的“无”的精神来进一步扩充传统的音乐本体“和”的内涵。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  相似文献   

17.
<正>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是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康德、叔本华等资产阶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用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同时他又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他身上体现了努力使西方近代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体系,包含有“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和“境界说”等一系列论点。其中,在今天最有美学理论价值的是“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大师,还是一位对美学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美学家。他在对传统美学的反动与超越中完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建构。他不仅回答了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还提出了“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西方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萨特的美学思想作了综合评价.指出“存在”的概念是萨特美学思想的基础,“自由”的概念是萨特美学思想的核心,“介入”的思想,是萨特美学观的重要方面.他的美学和他的哲学一样,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也和他的哲学一样,良莠混杂,瑕瑜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交织.而那些不容忽视的积极因素最终窒息在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体思想框架中.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