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快  邵继青  张玉  武琼 《科技风》2024,(3):123-126
针对传统教学无法满足“1+X”证书背景下专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1+X”证书三者之间的“课证融通”的现状,以高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为例,统筹专业教学与实践资源,深入研究本专业教学标准、铁路局“2+1”定向培养方案以及《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装备运营维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选择并引入“1+X”证书,将证书的培训内容和职业技能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1”和“X”之间的紧密衔接;在分析传统课程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对人才的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2.
许燕萍 《内江科技》2013,34(5):179+175
中高职衔接是加快建立终身教育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以苏工院"中高职衔接通信技术专业"为典型案例,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总结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陈俊松  陈炜 《科技风》2014,(19):164-165
“3+3”中高职衔接是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3+3”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主要是教学上的相融通,教学衔接的基础是课程计划的有效连接。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出现的现实问题,作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计划应整体考虑,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3+2"的中高职学制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5.
罗东山 《科教文汇》2020,(4):169-171
“3+2”专本联合培养学生大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对他们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因为依据对口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而开设,相比高职段的其他课程,难度较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效果检验)”教学模式而提出的输出驱动大学英语教学,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整合,要求学生在完成“说、写、译”等表达性任务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不足,进而又通过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来检验学习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输出驱动大学英语教学能有效弥补学生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6.
刘隔 《科教文汇》2023,(22):162-165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指在高职阶段全日制学习3年的基础上,大三第二学期本科院校转段考核合格后,到本科院校全日制学习2年的模式,这种衔接教育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连续性、终身性和开放性能力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专本衔接课程设置是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的突出问题。该文在对护理专业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设置现状做出探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为探究如何有效实施和开发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一体化课程和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因时而变。改革初期存在观念和认识的偏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研究与指导滞后,本科生导师等问题,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鼓励对"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应用的研究,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管理,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通识教育模块。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3+2"培养模式课程衔接研究。分析了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前介入、量身定制"3+2"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等多种途径,使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谭文培 《科教文汇》2014,(21):104-105
英国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QCF)实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澳大利亚通过TAFE课程的开发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美国通过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他们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开发制度、科学的课程开发依据和系统的课程开发流程、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以及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衔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英国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QCF)实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澳大利亚通过TAFE课程的开发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美国通过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他们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开发制度、科学的课程开发依据和系统的课程开发流程、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以及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衔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滔 《知识窗》2023,(3):123-125
在多元化器乐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突出课程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时代性、功能性、人文性元素,确保课程更具教学价值,还要增强模块化与具象化思维,提高学生器乐技能和音乐素质。文章重点探讨基于“双创”能力的高职多元化器乐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推进高职多元化器乐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沈晔超  葛勇  黄金霖 《大众科技》2023,(8):165-168+210
围绕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1+X”证书制度试点这一主题,依托区域机器人产业结构及学校自身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为机器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促进书证融通、优化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通“1+X”证书制度体系与资历框架的衔接路径,结合课证融通类课程开发,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培养企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有效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新产业快速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开展“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实践研究为例,在系统解读“1+X”证书制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等举措,不断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模式,较好地实现了“1”和“X”课证融通,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韦冬莉  李倩  马赛 《大众科技》2014,(5):152-154
"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存在难以融入集体、专业课程重复、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课题·小组"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文章对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雪松  刘武萍 《科技风》2023,(22):31-33
“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抓手,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我校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创新校企双元共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探寻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三教”改革,在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知识与技能融合、书证衔接和融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实现大数据专业职业教育“1”和“X”有效衔接,培养一专多能的大数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BIM相关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偏向BIM软件操作技能培养、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通过“三教”改革的研究,重构课程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探索与实践“1+X”BIM证书与“BIM应用技术”课证融合,构建完善基于“1+X”BIM证书技能点的“BIM应用技术”课程,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3模式)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和对部分实施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院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意义,并对某些课程衔接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统筹性规划,并提出创新课程衔接模式的途径,以提高不同层次中高职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其对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1+X”职业证书试点工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在“1+X”证书制度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以“1+X”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横向分模块、纵向分层次”的矩阵式课程结构,打造以“1+X”职业证书为指导的“理实一体”实践教学环节,并建立了“1+X”职业证书导向的评估考核机制,推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成为首批等级证书,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建筑类专业课程尚未将BIM技术理念纳入课程体系,企业参与度较低,不满足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与“1+X”BIM考证联系不紧密、课程标准和“1+X”BIM证书考核标准脱节、课程内容和“1+X”BIM证书考核大纲不对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研究不足。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就业岗位需要知识和技能关键点,对接“1+X”BIM证书,找到岗位、证书技能点和课程内容间的融合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符合岗位和“1+X”BIM证书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融合证书考核内容等措施,强化“1+X”BIM技能训练,保证“1+X”BIM证书通过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BIM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省五年制高职实现了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但传统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均存在不少问题,难以适应“新常态”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分析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1+1+2+1”人才培养模式,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两线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我省五年制高职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