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歌仔戏是我们闽南戏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承袭了古老的优秀的华夏化传统,是本地劳动人民社会实践智慧的结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化。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去挖掘地方传统化资源,将闽南特色的歌仔戏化作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补充内容。下面是笔在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音乐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存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类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音乐的意义与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将本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来考察,对认识、利用和研究本土音乐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闽南本土音乐歌仔戏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为寻找、发展闽南歌仔戏的出路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是传承和普及闽台文化、体现两岸同根同源的活化石。本文阐述将歌仔戏引进中学音乐课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剖析歌仔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总结教学与探索中的实践经验,为歌仔戏这一文化瑰宝走进中学校园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锦歌(歌仔)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以方言演唱,曲调朴实,内容通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锦歌(歌仔)传入台湾,并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后来,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舞台表演产生了歌仔戏。海峡两岸戏剧界人士普遍认为,台湾歌仔戏源于漳州锦歌。  相似文献   

5.
歌仔戏是流行于台湾省各地,福建省的龙溪专区、晋江专区、漳州市、厦门市,以及海外侨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在福建,由于主要流行于芗江流域一带,所以也称之为芗剧。歌仔戏是台湾人民和福建人民辛勤劳动的艺术结晶。它是由闽南漳州一带的锦歌,传到台湾,同采茶、车鼓等民间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发展为台湾歌仔阵、落地扫、歌仔戏,然后又由台湾传回福建的。在歌仔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可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戏曲音乐、进行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因此,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讨。重点在于音乐分析,其中虽亦涉及历史沿革问题,但不作历史学的考证,而只作一般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竖琴和法国号的音乐,说来奇特,是先爱上它的样子。二十几年前的乡下没有什么音乐环境,乡下人知道的音乐大概不离歌仔戏、南北管,或者是一些国台语的老歌,最先进的人也只知道钢琴和小提琴。  相似文献   

7.
锦歌(歌仔)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以方言演唱,曲调朴实,内容通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锦歌(歌仔)传入台湾,并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后来,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舞台表演产生了歌仔戏.海峡两岸戏剧界人士普遍认为,台湾歌仔戏源于漳州锦歌.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流行,是因为一定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社会文化流行的一种社会现象。了解音乐社会背景,理解音乐流行的开放型现象和封闭型现象;从音乐作品内部结构分析和比较流行的音乐,通过对这几方面的了解.用科学的态度面对流行的音乐,是我们对音乐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歌仔戏是台湾的代表剧种,它的形成与漳州的锦歌、闽南的车鼓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歌仔戏从小戏发展为大戏过程中,福建戏班赴台演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台湾解严后闽台两地多次组织了歌仔戏的演出和研讨,使歌仔戏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对现代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他通过对现代音乐的社会本质、精神内涵、风格技法、历史处境以及社会功能与前途等全面分析与批判,大胆犀利地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他的音乐哲学思想启发了人们对现代音乐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本质以及前途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和重新评价;他创造性地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并结合音乐美学、音乐文学以及对音乐本体的专业性分析。提出了独树一帜的音乐哲学观,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对阿多诺现代音乐哲学观的介绍与思考。意在加深音乐研究者对西方现代音乐及其背景的理解,并以此管窥阿多诺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尺八" 小考     
始名于唐代的吹管乐器尺八(后称南音洞箫)沿袭到南宋,并传到日本,至今仍“隐居”在南音中,流行于福建闽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它在南音及闽南语系的芗剧、梨园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2.
闽台汉族民间音乐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闽台汉族民间音乐多承中原古乐遗风,古代各个时期的音乐现象在闽台音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遗存;从横向上看,闽台丰富多彩的音乐品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闽台音乐善于改造外来音乐,兼收并蓄,与时俱进,造就闽台汉族民间音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梅林戏是流传在闽西北泰宁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剧种虽源于“微调”,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受泰宁地方方言和山歌、小调、道士音乐的影响,其音乐形态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榕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福建戏曲文献研究》一书出版了,立即引起戏曲学术界的关注,本书对此作些品读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衡州花鼓戏属于民间小戏,其音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衡州花鼓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原汁原味的衡州花鼓戏,花鼓戏的发展必然带动其音乐的变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不但要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技术、理念,作为交流,也要展示我国民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宗教及旅游资源等等,衡州花鼓戏音乐作为湘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应通过各种方式、渠道积极地展示自己,融入这一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闽剧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是在“儒林”、“平讲”、“江湖”等三个同属弋阳腔(高腔)系统声腔剧种融合衍化的基础上,又吸收徽调、京剧、昆曲、皮簧等变革发展的产物;闽剧作家发掘、整理和创作了一千五百多个剧目,产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传统题材的经典之作。政和四平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目前存在的最原始的剧种之一,被视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当前务必做好四平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闽台动漫产业合作发展的不断加强,动漫产品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动漫题材的不断创新开发,极大促进了双方动漫产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提高了闽台动漫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了闽台动漫产业新一轮跨越式的发展.为此,从社会公益性视野入手,分析闽台动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揭示了闽台动漫产业的社会效益,最后在公益性创新平台之上提出闽台动漫公益性策划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文献丛编"之一种的《清代福建大员巡台奏折》,共收录福州将军、福建督抚、福建水陆提督及其他官员巡台奏折471份,对准确反映台湾地方经济社会状况、全面呈现福建大员轮值巡台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补证清代台湾历史史实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晋剧演唱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表演艺术中“唱”占主要位置,晋剧作为山西戏曲的代表剧种,演员演唱应当时刻适应当代观众的要求和欣赏。晋剧演员应在继承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借鉴和动用声乐中的相关方法,追求优美动听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至今所见,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相关研究,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现三个研究视角。先是福建地方史研究中涉及的中原姓氏入闽问题,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等闽籍学者对福建民间家族再造中关于"闽祖光州固始"的回应。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跨区域移民史研究,尤其是闽台学者对闽南、客家姓氏祖地及姓氏播迁的溯源研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及闽台同胞寻根活动之开展,由豫、闽、台三地学者共同推动的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研究。由福建地方史向跨区域移民史和两岸关系研究视角之转移,总体上呈现为历史向文化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