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今年8月,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再次成为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焦点,原因是在他新近出版的自传《剥洋葱》中,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公开承认,自己年轻的时候曾参加过纳粹的武装党卫军。武装党卫军这个名字,总是让我们想起残忍和杀戮。突然之间,这个名字和君特·格拉斯联系在一起了,这让每一位熟悉和喜爱格拉斯的读者都大跌眼镜。写过《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这些文学杰作的君特·格拉斯,怎么可能是纳粹呢?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为其辩护者有之,但质疑谴责之声更甚,很多人指责格拉斯故意隐瞒真相,欺骗公众,…  相似文献   

2.
书名<娴满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娴满香是三个女人名字的简称.<娴满香>就是写这三个女人命运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小说.作者宋景贤是洱海东岸的乡贤,原籍辽宁,满族,从部队解甲归田,曾经当过人民教师,后因故弃教务农,解放后随夫来到大理,长期居住在挖色镇.<娴满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故的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在访问大理时动情地写道:“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写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娇,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汇来描绘,大理花香,香得外地人一到点苍山下,洱海之滨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我们与其说,大理到处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还毋宁说,大理是世界茶花的王国。  相似文献   

4.
翻开记录中古中国民间社会样态的走马楼三国吴简或是敦煌北朝隋唐五代写卷,就会发现民众在起名字上的不拘一格。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不少以动物或“奴”“黑”等带有贱名性质的名字,比如邓狗、朱狗、谢狗、邓鼠、李鼠、谢牛、谢羊、胡秃、邓黑、潘黑、文黑、谢奴、田奴、王奴等。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克鲁索这个名字有什么值得年轻的丹尼尔·笛福一直隐藏在头脑里,直到三十五年后,他才将其用于他所设想的人物中的一个角色,而且这些人物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比我们所知道的所有人物都真实呢?原来笛福在教堂墓地避难时无所事事,终日细读那些古老墓碑上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减轻他的紧张心情,因为当时国王的士兵随时可能来墓地搜捕。如果他们发  相似文献   

6.
我叫杨清峰,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小的时候我问爷爷“清峰”的意思,他很耐心地解释,可我还是云里雾里。我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叫杨清峰?而不是别的名字?”我的爷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姓     
如果翻阅一下一百年以前日本的旧书卷的话,就会发现,农民、市民的名字没有写着姓。例如,翻开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户籍簿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把姓和名字两者都写全的,只是写着“甚兵卫”、“半助”等等的名字。到江户时代结束以前,能有正式姓的只有武士或者得到特别许可的人们(象大商人,村里有地位的人等等)。所以,一般的人如果被告知允许他有姓和佩刀的话,定会感到非常荣幸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观念: “武士是特别伟大的,百姓与市民若和武士一样有姓是不成体统的。”  相似文献   

8.
写信冠军     
一生中没有写过信的人,世界各地都有。然而,一个人一生中写了上万封信,却是罕见的。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一生写了2.1万多封信,而且大多数信是洋洋万言。为此,人们称赞伏尔泰是“世  相似文献   

9.
鬼话     
我爱她爱得发了狂,为什么会有爱情这回事呢?真怪,整个世界上我就只看上一个人,只惦着一件事,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嘴边只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象泉水一样,从心灵深处不断涌上来,涌到唇边,挂在嘴上,随时随地念叨着,象是念经一般。我毫无叙述这段恋史的意思。恋爱史都千篇一律。简单说吧:我遇到她,爱上了她。我在她的温柔乡内度过了一整年。她的粉臂,她的樱唇,她的荔水双瞳,她的冰肌玉肤,她的呼唤,将我俘虏了,把我牢牢地绑住了。我已经彻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到了不分昼夜,不辨生死,不知是否身在人间的地步。然而她死了。是怎么回事?我不清楚,我不记得了。一天晚间下着雨,她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第二天她开始咳嗽。咳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卧床不起了。  相似文献   

10.
姓名的由来     
郭军宁 《寻根》2007,(3):116-120
当今,人皆有名。一般说来,孩子尚未出生,年轻的父母就已为他(她)们起好了名字。婴儿降生了,父母就要为他(她)们报户口,在户口簿上填入孩子的名字。为什么人人都要这样做呢?因为名字是识别人类个体的符号,是人在社会交往时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1.
《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1895—1952)在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巴黎参加了地下组织“抵抗运动”,并在形势极其危急的1942年加入了共产不久,他写了《自由》。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特别。乍一看是一首爱情诗,写得动人,深情,但看到最后使人恍然大悟,深受感染。全诗21节,前20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写作的名字”,直到最后一节才引出这个心爱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了生活。我活着就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时会碰到一些怪字,查<新华字典>找不到.比如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迁哲郎(1889~1960年),这个"迁"(tsuji)字就不多见.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日语原文和翻译过来的汉文不是一个字,比如日本前首相小渊,日文中写的是"小渕"(kobuti).日本字不是都来自中国吗?怎么会有我们字典中没有的字呢?  相似文献   

13.
编后     
于光远同志逝世了,享年九十七岁。2007年6月12日龚育之去世时,我写过一篇文字,叫《念育之》,中间有一段涉及于光速,兹摘录出来,作为对这位老而未泯天真的老辈理论家的追思感怀。昨天夜里小礼(龚育之夫人孙小礼、北大物理系教授)发来了她写的《花堪折时直须折》,记育之的病和直到离去的情形,和龚育之的一篇遗稿《记我的第三个上级》,写于光远。我感到了小礼的寂寞。"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他们初识相爱时,互相勉励的话。小礼用作文章的标题,如今有点象谶语了。而育之最后一篇文章写的是于光远,口述,没有完全定稿。龚育之最后的文章,不写于光远又写谁呢?于光远不最后写,他怎么能够呢?  相似文献   

14.
鬼名鬼姓     
采诗 《寻根》2004,(3):114-115
对于"鬼"字,现代人的意识里似乎是比较反感的:有谁愿意用它来做人的名字和姓氏呢?不,至于姓什么,那本是承继老祖宗的章法,我等岂敢乱来?让你姓"贾",你决不可姓"甄".要说取名,叫什知不好,非得叫鬼,那不是活见鬼了吗?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20日,《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图片展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幕。来自法国阿尔伯·肯恩博物馆的81张记录了清末民初老北京历史风貌的老照片首次在这些照片的故乡——北京公开亮相。一个法国博物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中国的照片呢?它们是谁拍摄的呢?照片上旧日的地方今天人们还认得出来吗?阿尔伯·肯恩博物馆馆长苞索蕾女士以及曾经亲自参与鉴定这批老照片的文物工作者在展览开幕前夕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奥斯陆郊外的阿韦·克里斯蒂安森和英格丽·克里斯蒂安森夫妇的家,除了到处都陈列着奖章以外,看上去和其他任何一个幸福的家庭并没有什么两样。卧室里一只玩具熊上挂着四枚金制奖章,另有一枚上面写着:“谁说妇女不能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英格丽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女长跑运动员。如果说她的名字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不常为人所知,那是因为多年来她的同胞格雷特·魏茨在马拉松竞赛上的功绩赢得暂时的声誉,使英格丽黯然失色的缘  相似文献   

17.
乃光给我出了一个题目:我与书法.惶惶然,写什么呢?在书法上我是个门外汉,本无资格置喙,又不能不啰嗦几句,就算是"门外书谈"吧! 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有两种艺术为中国所独有,那就是书法和对联.对联此处不论,就书法而言,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  相似文献   

18.
一、西汉人的名与字周代贵族出生三个月后要取名,长大成人,行过冠礼之后要取字。名和字之间在字义上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清代的王引之写过《春秋名字解诂》,是解释春秋时代人名和字之间训诂关系的专著。其后王萱龄著《周秦名字解诂》,俞樾著《春秋名字解诂补义》,胡元玉著《  相似文献   

19.
喀拉喀托这个名字本身听起来就象爆炸的声音。一八八三年,巽他海峡中这个默默无闻的印度尼西亚海岛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天然或人工的)爆炸发生地。在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中(据估计相当于一百颗威力强大的氢弹同时一起爆炸),这个十八平方英里海岛的三分之二崩塌了。爆炸过后,只有烟雾弥漫,死气沉沉的残留部分依然突出在海面。在九十年后的今天残留下来的喀拉喀托怎么样了?它是否一直是焦土一片,成了不毛的荒岛,作为地球大发雷霆的无声见证呢?抑或已恢复了一些生机?我们决定亲自到那里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它却是一个顽强生命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初恋     
我依然记得阳光洒在她那秀发上的情景。她转过头来,我们的目光相遇了,在那间喧闹的五年级教室里那一瞬间的相互注视,我感到我的心仿佛受到了猛然一击。我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名字叫雷切尔,我稀里糊涂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那时我一见到她就会情不自禁地在她面前张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谁更象一只夏天里不幸的飞蛾,被窗口——她的窗口的一束束灰白的光亮所吸引,在夜幕的阴影下不断地徘徊呢?那种狂热的,纯洁无邪而又迫切执著的境地,使我的嗓音沙哑,使我局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