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师》2013,(22):9-9
编者按:"变异理论"作为科学而完备的教学理论,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变异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的引领下获得了本土化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尤其对小学语文、英语和科学的教学颇具意义。本期《专题策划》特邀一线小学教师撰文,通过具体实例,洞悉"变异理论"在小学语文、英语和科学教学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3,(16):13-13
编者按:"变异理论"是世界数学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马飞龙基于传统的迁移理论创设的一套教学理论,超越了传统迁移理论对不同情境间的共同要素的重视,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关键属性进行区分,从而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概念。"变异理论"作为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理论,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变异教  相似文献   

3.
变异理论是瑞典哥德堡大学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来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根据此项研究的经验,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理解为:学习是为了获得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离不开对事物差异的感知。运用变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其关键属性,注重学情调研和分析,合理选用典型例证,并依据目标引导学生注意例证的关键方面。  相似文献   

4.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4,(4):33-33
正变异教学理论适用于教学改革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在《教育学报》2013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科学的学习方式,这与瑞典著名教育家马飞龙教授提出的变异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相一致。变异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接触学习内容,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教师要求引导学生去辨识所学内容的关键属性,以不  相似文献   

5.
上庄学区地处海淀区最北部,与昌平区接壤,外来务工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70%。在海淀区连续几年的五年级监测中,我学区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够理想。正当我们困惑之际,海淀区教科所送来了及时雨,在2010年3月23日小学教科研培训中,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北师大教授带来的变异理论,4月21日“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践研究”课题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6.
姚振龙 《中国教师》2013,(16):19-20
"变异理论"是世界著名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马飞龙创立的一套教学理论,它基于传统的迁移理论又有所超越。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异理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而言,大致分为五方面。一、融入思想,渗透"变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  相似文献   

7.
杨明月 《中国教师》2013,(16):15-15
对于"变异理论",我们已不陌生,但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践"变异理论",绝非易事。在"认识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和学生着实体验到"变异理论"的妙处!在一次"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你能表示天平秤上的等量关系吗?[教师的目的是引出"方程"这一崭新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8.
白永红 《中国教师》2013,(16):13-14
"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平台。学习、研究和实践"变异理论"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带着原有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学困惑进行"变异理论"的学习与研讨,通过不断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升对教学的理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以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例展现"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变异理论认为学习源于变异,学习内容的选择是教学的根本及第一要义,它从"学什么"和"怎么学"的视角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启示。研究以电解质概念为例,探讨变异理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得出化学概念的教学可以从重申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注重学习内容的结构完善、重视教学情境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实现课堂教学低耗高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甄红蕊 《中国教师》2013,(18):11-13
在小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反复研讨、精心备课,从而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变异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一、学习"变异理论",有所思"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召开了变异课题组项目启动会,标志着这个课题的全面展开。东升学区变异课题组30余位干部教师在北师大教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理论基础更加丰实,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韩秀梅 《中国教师》2013,(16):17-19
通过"变异理论"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运用"变异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概念的本质属性,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变异理论"的实践研究通过学习"变异理论"和观摩听课,教师普遍认识到,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没有经历对事物"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辨析,以致难以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变异理论"恰  相似文献   

13.
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择某种理论并且期望藉此改进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通行的做法是借助培训令教师接受这种理论.培训是否能够满足实现期望的需求?如果在培训的基础之上提出更为具体的指导,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课题《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践研究》中,项目组对此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包括五个环节的操作性步骤,并且在课题中加以尝试,帮助教师更为具体地理解和掌握变异理论,从而更为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变异理论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这就奠定化学知识积累与运用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变异理论明确认为,学习源于变异,这也就意味着"变异的存在"是学习发生的前提,而"变异"则对应着学习的过程.变异理论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的思考是深刻的,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变异的发现与把握,然后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帮助学生发现变异、消除变异,这样也就获得了一个高效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孟扬  朱月华 《中国教师》2014,(11):84-87
<正>变异理论是世界著名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系教授马飞龙(Ference Marton,又译"马腾")创立的。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话题,变异理论作为一种指导工具,在教师教学和课程分析中获得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变异理论对学习的看法入手,分析如何借助变异理论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好的教学”,始终是教育最基本的论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创立于瑞典的变异理论,对这一论题有其独到和深刻的分析.变异理论经历了从研究学习一般本质、到分析课堂教学、再到改善教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的过程,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的相互推动中,其作为学习理论的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其关于学习本质和教学规律的探索和阐释,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春梅 《中国教师》2013,(24):14-16
"变异理论"强调,要认识某个事物,就要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之处。将这一理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提供具体多样的例证,区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以使学生识别关键属性,最终真正掌握教学内容。本文旨在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形中的规律"等内容的教学,谈谈"技能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变异策略。一、"技能教学"中的变异策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背景下,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日前,笔者指导并观摩了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赵启程老师的一节《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海淀区公开课,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必须真正深入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理论联系实际,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新的教学原则、创设新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以学为主"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学生主体意识与行为表现、"以学为主"型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结构,并浅谈此课型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