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中国古代身份继承制度的核心,明代的宗祧继承制度既保留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亦有所发展,特别是其在家庭关系之外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强化。至明代中后期,宗祧继承所包含的"功利"与"人情"因素不断凸显,并带来了相应的法律变动。这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也折射出明代中期以来,"阳明心学"所引导的解放思潮在家庭观念领域对传统理学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大黄被中原王朝视为重要药材以及大黄陆海两路贸易的相继发展,大黄发展成为"控驭外夷之具"而付诸实践.在乾隆五十一--五十七年关闭恰克图贸易期间清朝实行大黄制俄.在制俄实践中,为查禁大黄而查禁毛皮,从而引起了系列连锁反应,对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大黄由对付陆路之夷扩展为对付陆海两路之夷,大黄制夷观念发展为茶黄制夷观念,并付诸于实践.清代社会按成案、成例处理类似事务的严格要求,使得错误观念产生后重重叠加,不断强化,而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有利于大黄制夷观念消解的因素不受重视,甚至被扼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清代大黄制夷观念不断发展强化,并在鸦片战争时期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客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 ,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适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裂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庭要以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基础 ,增强婚姻家庭道德观念 ,提高夫妻平等相处的艺术和发挥法律保障婚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家庭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认知能力在个体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有的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近年来相关的实证研究出发,进一步证明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和创造的物质环境、与孩子的互动以及对孩子正确的评价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出来的.本文最后从"家庭数学"的观念渗透、"家庭数学"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家庭数学"的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倡导和实施"家庭数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民主"一词是由偏正结构的"民之主"义经重新分析而变为主谓结构的"民作主"义,当其用来称西方民选的最高国家元首,进而用来指西方现代政治制度时,才最终由词组凝固成词.从"民主"一词所反映的民主观念的变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现代思想冲击下变迁的复杂性.由古典义转换而成的新词大致有5种词义变化现象.西学新词的流行或多或少对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具有思维的诱导性和价值倾向性.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形成的国际强势话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西学新词的产生和演变可了解中国近现代一些重要观念的起源和演变,揭示其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历史关系以及在思想史研究上的意义,寻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正途.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2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透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族要以爱情作为婚浓物基础,增强姻家庭道德观念,提高夫妻平等相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多次民族大融合和大移民,这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同时,对中国饮食文化及其方式也产生了的一定影响。体现在饮食方式上就是聚食制,也叫聚餐制。聚食制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日本女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这一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1950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对传统的婚姻制度和观念冲击甚大,尤其是家庭关系方面,具体体现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诸多方面,随着《婚姻法》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实施,使得这些家庭关系开始重构,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也随之确立。  相似文献   

10.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声音的载体——乐器则是立象尽意的最直接现象。中国胡琴的形制及其音色映射着中国古人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观念。文章从"制器尚象"器物观影响下的胡琴形制确认、"制器尚象"器物观指导下的胡琴音色追求、"制器尚象"器物观支配下的胡琴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三大类型胡琴的形制、材料、音色和艺术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制约着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现代家族人伦关系,包括婚恋关系。现代家族小说作者通过对婚恋关系的书写,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思想交锋和道路选择,为历史留下了文学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D.H.Lawrence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对于两性关系进行了勇敢的探索,表达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通过对于他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分析与批判,D.H.Lawrence勇敢地探索出男女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新观念,展现了一种两性交流理解的新方式。D.H.Lawrence在《恋爱中的女人》中解析了两对爱人的成长经历,证明了男女需要保持和尊重各自人格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才能真正达到相互交流理解的两极平衡。D.H.Lawrence从一个新的角度描绘出一幅两性关系完美结合的理想画面。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姻缘关系正在不断融入原先由血缘关系所支配的传统农村“差序格局”体系,对血缘关系构成了挑战。血缘认同下降、姻缘认同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们价值理性的不断弱化、工具理性的不断加强,具体原因是家庭内部关系、社会继替关系的变迁,婚姻圈的缩小,择偶标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4.
家庭既是女性作家关注之所在,也是最能展示其创作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当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爱情婚姻成为她们自由言说的存在时,独特的童年感受便不自觉地渗透于文本。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家”为聚焦,但落笔却大相异趣:张爱玲刻划了婚姻中女性的扭曲。展示着人性之卑弱;林海音诉说了婚姻中女性的压抑,赞美了人性之善良。然而,在看待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时,两人却有着同样的悲悯。  相似文献   

15.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 ,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一部讲阴阳之道的书。它肯定了男女结合为人伦之始,强调婚恋要"欣悦而动"。在夫妇咖何和谐长久相处方面,它主张正直、诚信,交流、沟通,管理、分工,勤俭持家、适度消费,居安思危、戒惧谨慎。这些观点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如何巩固、改善夫妻关系,走出家庭危机,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等,都有借鉴价值与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传统中的"文化—婚育—地"关系指出:重视婚育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延续互为支持;传统文化以知足常乐来制衡人与物的关系。但是,人口过多及人—地紧张引发战争以及灾害等原因又似乎成为调解人口的机制。尽管如此,传统婚育文化仍然存在过于重视量,而忽视个人发展等质的问题。因此宜以优生化解人口过多及其造成的资源紧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婚姻、家族结构与血缘观念、家族伦理的异同等各自的特点得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该关系中,存在着若干误区,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对于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