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中师《音乐》第3册(94年版)欣赏第一课大合唱。二、教学目的1、学习了解什么是大合唱。2、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育学生要象他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6):50-51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  相似文献   

4.
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在延安所作。这部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广阔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天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相似文献   

5.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3):I0002-I0003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描述这首歌,是在“风和日暖”的播种场面中。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知识: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情况。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抗日怒潮的形成。学生需要认识的基本观点:①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始。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是坚决抗日的,中国人民有着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是不可战胜的。教材重点: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原因和经过。教具:①《大刀进行曲》或《黄河大合唱》磁带。②北京市地图一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1.同学们都看过《地道战》,谁能简要讲讲《地道战》的故事?2.播放《大刀进行曲》或《黄河大合唱》。  相似文献   

7.
016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首都万名大学生高歌《黄河大合唱》@张悦  相似文献   

8.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山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饱含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比火焰还要炽热的...  相似文献   

9.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歌曲演唱要充分调动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表现出那个时代民族的苦难,人民的悲哀、痛苦,以及奋起抗争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危难、人民困苦,却有象《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久唱不衰的歌曲精品问世。建国初期,人民虽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因为国家处在百废待兴,实际上困难仍未解脱,但同样也有象《歌唱祖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祖国颂》等许多优秀歌曲传唱至今,就连儿童歌曲园地里也有象《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的田野》等优秀作品传至今日盛唱不衰。  相似文献   

12.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13.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椿桃 《音乐世界》2021,(1):42-45
在与祖国分离的日与夜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重新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完成了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电影《音乐家》根据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经历改编,讲述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与故事。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满怀激情,高唱《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就想起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新音乐的伟大贡献。但是,也许许多人没有想到,如果冼星海没有一位贤内助,那他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或绩。  相似文献   

16.
《黄河大合唱》作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政治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进行分析与深层发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黄河大合唱》与西方音乐及“民族形式”问题的渊源。受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潮流影响,在包括苏俄文艺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成功又成为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国延安文艺创作群体创作出来的第一部合唱套曲,无论是音乐艺术本身,还是其文化内涵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从套曲形式、音乐曲调、歌词意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黄河大合唱》具有"西为中用"、"曲调的民族性"、"抗战、爱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燕姝竹 《下一代》2012,(1):28-28
2012年春节前,我荣幸的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七彩星球”春节特别节目,录制扬琴四重奏《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乐章,成为我永难忘怀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0):F0003-F0003
由本刊主办的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于2006年8月21日—23日在塞上江南——银川隆重举行,一百余名获奖师生和组织单位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颁奖大会由本刊主编晓苏主持。大会第一项是全体起立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选择此曲是因为颁奖大会在黄河之边的银川举行,另外《江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是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老校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