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明式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顶峰,形成了特有的明式家具艺术特色。明式家具之所以闻名于世,其主要原因是它完美简洁的造型,严谨合理的结构,恰到好处的装饰和优美自然的木材纹理。因此以下将从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装饰、材料四个方面来探讨明式家具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红木别样红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2,(14):49-52
正600年前,明朝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归来时从东南亚带回一批质地坚硬、纹理绚烂的压舱"奇木"——红木。其后,宫廷的木匠们把郑和带回来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供帝后们享用。此后,历经明清两代,交趾、暹罗等  相似文献   

3.
紫檀     
冯倩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2,(12):51-52
正木材中的王者众所周知,紫檀木是最上等的木材,由紫檀木制成的家具也是最名贵的家具,堪称家具中的皇帝。作为世界名材和理想的高级家具用材,紫檀木历来为中国皇家所重视。明代海上交通的发展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尤其是紫檀木更是被当时的中国人大肆采购。清代初期,清廷所用紫檀木亦全部为明代  相似文献   

4.
用类比方式从明式家具五个方面特征分别论述明式家具与中国佛教文化的联系源远流长,明式家具的产生、发展和兴矗与它的中国佛教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中国佛教文化甩它哲理性的语言在明式家具文化上的综合体现,这种风采是一种多元化文化底蕴的积累和融和.两者用类比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为了更直观和生动理解中国佛教文化对家具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610年前,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由郑和率领从中国江苏太仓刘家湾的港口启航。此后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是文明礼仪之师,在中国航海史和对外开放交往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先驱性的意义。为何下西洋?环顾世界,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环游世界之壮举世人皆知。其实早在哥伦布环游世界70年前,中国人郑和就已率先环游世界,开启了一代  相似文献   

6.
贺挺 《华夏星火》2005,(7):47-48
清朝统治初期,家具制作仍沿用明式家具的制作风格,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但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经济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到康熙年间出现了不同于明式的“清式意趣”,在继承前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而“清式家具”风格的正式确立却是在乾隆时期,就此而言“清式家具”的定义应如此而论,雏形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时期,之后才具有独特清代风格的家具。严格意义上的“清式家具”在继承明式的基础上从造型、设计、选材、装饰和与实用性的结合上和“明式家具”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清式家具”运用各种精湛的工艺技术,融合明代家具形制结构,使清代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独特面貌。“清式家具”的艺术风格大可表现为富丽华贵、厚重霸气、注重形式,这在许多献中都有所记载。当然追究起来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奢糜风气开始流行;另一方面,受到了外来化和满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龚云云 《科教文汇》2008,(6):187-187
通过对“礼”的理解,阐述“礼”对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结构形态入手.具体分析“礼”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朝永乐年,是一个朝气蓬勃、外向开放的时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00余艘宝船巨舰,2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树立了巍巍丰碑。无独有偶,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另一位内官亦失哈十出山海关,远赴六七千里以外的东北奴儿干地区,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修建了永宁寺,建碑一座,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人机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明式家具为例详细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朝代的更替,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技术的提升,明式家具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于明式家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现代的设计中获得更多的灵感,设计出结构更科学合理的符合现代生活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吴静 《科技风》2014,(17):69-69
明式家具的辉煌在于其充分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社会背景,并与社会状况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它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占据显著地位。当今日益发展的经济水平使人们追求比当前更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对本土文化的认可,要求传统文化的回归,对绿色生态的需求,一种人文关怀的情节已经迫切的需要在家具设计中体现出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将通过研究明式家具的文化风格特色结合并运用到现代家具的设计实践中去,希望能将中国特色与现代家具和谐相融,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高坐家具发展的关键阶段,缺少此时的积累,后来明式家具的繁荣便无从谈起。因此。宋代家具是中国古代设计研究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在家具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宋代家具在理念与风格、造型与结构、材料与装饰诸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罗碧娟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32-132,129
明式家具代表着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顶峰,其高度艺术成就是和明代社会中晚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推动的变革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李军 《知识窗》2007,(12):29-29
中国大明王朝造船技术居世界前列,航海能力更是首屈一指。郑和七下西洋,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郑和船队组织严密、武装精良、训练有素,堪称“无敌舰队”。那么,为何明代海军未能称雄海上呢?  相似文献   

15.
赵新图 《科教文汇》2012,(27):202-202,204
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青花瓷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为了更好地适应伊斯兰文化,青花瓷在器形设计上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1405~1433)我国航海家郑和(1371~1435)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执行明朝“朝贡贸易”的国策。郑和船队由200余艘海船组成,装载货物并有乘员2.7万余名,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南中国海、越南沿岸、暹逻湾、中南半岛沿岸、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每次航程约10余万里,遍访南亚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员之众、航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家具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的漫长转变,经历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才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式家具,其中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性。它不仅是生活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含蓄、简洁和典雅的美的造型,无不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  相似文献   

18.
1405年的某一天,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异常热闹。这里聚集了2万多名官兵,还有近百艘巨大的船舶。这只庞大船队的首领就是郑和,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就要从这里开始了!可能在场的所有人,甚至连郑和自己也很难想像,他们远行的足迹会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他们的事迹,令600年后的我们也不禁为之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19.
从元朝末期的战乱开始,中原之地就再次陷入到了一个非常动荡的内乱环境中.南征北伐使得中土无暇顾及沿海发展,也缺少和外邦国度的交流往来.到明成祖朱棣掌权阶段,国力日渐恢复,休养生息之后,朱棣迫切渴望改变国家发展局面,壮大经济实力,促进文化传播.随着指南针技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明成祖朱棣沟通外域的决心.郑和下西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不管是时间、规模,还是在中国航海史上的影响,都是空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仅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是整个世界历史发生巨大转折时的重要事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并为全人类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节点.这场空前绝后的航海给世界格局以及中土明朝的国际地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我国明代航海和外交上的一项壮举。三保太监郑和本人也因此而名垂青史。郑和,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他出身于云南一个回族家庭。洪武时,三保入宫当了太监。因他聪明能干,后深得明成祖的喜爱和信任,因赐名郑和。后来,明成祖想派人出使西洋,他便成了理想的人选。按照常理,太监本是在皇宫内侍奉于君主左右的,然而,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好端端地要派个太监千里迢迢地出使西洋呢?这还得从明成祖的一块心病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