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10年前,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由郑和率领从中国江苏太仓刘家湾的港口启航。此后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是文明礼仪之师,在中国航海史和对外开放交往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先驱性的意义。为何下西洋?环顾世界,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环游世界之壮举世人皆知。其实早在哥伦布环游世界70年前,中国人郑和就已率先环游世界,开启了一代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家宋正海先生曾两次撰文讨论如果郑和航海到达欧洲,历史将怎样发展演进这个问题。一文题曰《科学历史在这里沉思——郑和航海与近代世界》,另一文题曰《如果郑和航海到欧洲……》。后一篇文章实际上只是前一篇论文的缩写。这两篇论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涵已由两文的小标题表达得非常清楚:一、郑和船队有充分实力绕过好望角到达西欧;二、郑和船队与亨利船队可能相遇在马德拉群岛;三、郑和必将(取代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成为地理大发现的英雄;四、将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崛起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殖民地化;五、美洲的发现要晚,但印第…  相似文献   

3.
15世纪(1405~1433)我国航海家郑和(1371~1435)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执行明朝“朝贡贸易”的国策。郑和船队由200余艘海船组成,装载货物并有乘员2.7万余名,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南中国海、越南沿岸、暹逻湾、中南半岛沿岸、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每次航程约10余万里,遍访南亚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员之众、航程  相似文献   

4.
赵新图 《科教文汇》2009,(31):245-246
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近三十年间,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物质、文化交流,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吏无前例,对中国工艺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明式家具的用材、装饰、雕镂、器型和风格等几方面,说明明式家具的发展与郑和下西洋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从元朝末期的战乱开始,中原之地就再次陷入到了一个非常动荡的内乱环境中.南征北伐使得中土无暇顾及沿海发展,也缺少和外邦国度的交流往来.到明成祖朱棣掌权阶段,国力日渐恢复,休养生息之后,朱棣迫切渴望改变国家发展局面,壮大经济实力,促进文化传播.随着指南针技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明成祖朱棣沟通外域的决心.郑和下西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不管是时间、规模,还是在中国航海史上的影响,都是空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仅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是整个世界历史发生巨大转折时的重要事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并为全人类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节点.这场空前绝后的航海给世界格局以及中土明朝的国际地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朝永乐年,是一个朝气蓬勃、外向开放的时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00余艘宝船巨舰,2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树立了巍巍丰碑。无独有偶,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另一位内官亦失哈十出山海关,远赴六七千里以外的东北奴儿干地区,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修建了永宁寺,建碑一座,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30-232
中国航海家郑和(Zheng He,1371—1433)(邮票Zga),明朝宦官。本性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省昆阳(今并人晋宁)人。祖父与生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洪武时入宫,称三宝太监。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随军到北平,人燕王朱棣藩邸。1404年(明永乐二年),以靖难之役立功,明成祖朱棣赐姓郑,始名郑和。后升为内官监太监。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中,郑和七下西洋,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  相似文献   

8.
1405年的某一天,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异常热闹。这里聚集了2万多名官兵,还有近百艘巨大的船舶。这只庞大船队的首领就是郑和,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就要从这里开始了!可能在场的所有人,甚至连郑和自己也很难想像,他们远行的足迹会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他们的事迹,令600年后的我们也不禁为之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9.
<正>3000年前,华夏先民远赴异域,勇闯世界。商周之际,"殷末三仁"之一、贵为帝胄的箕子,率众千人东徙朝鲜;汉代使节张骞穿越西域,出使中亚,开创中外关系之先河;明代使臣郑和劈波斩浪,七下西洋,完成国人环游之壮举。睁眼看世界的先驱经历重重磨难,披荆斩棘,将万邦文明引入中土,将华夏文明播撒寰宇,在中外关系史上谱写出绚丽篇章,留下千古佳话。涉足异邦舒展历史长卷,最早迈出国门的人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箕子。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  相似文献   

10.
船舶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运输工具,至少有7000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桨船、帆船、轮船的过渡,由利用人力发展到利用风力、机器动力、电动力、核动力和电磁力来推进。造船业则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又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世界文明古国都曾拥有发达的造船业。早在3400年前,古埃及就是当时西方世界的造船中心,在尼罗河畔建有众多造船厂。中国到了明朝初期,也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帆船制造业,能在几年内建造出组成庞大远洋船队的船只,实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1.
海洋,烟波浩渺的水天世界,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郑和率领的世界上第一支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奏响了人类征服大洋的凯歌;400年之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却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至今还可从殉难英雄的墓碑前,依稀听到当年大海  相似文献   

12.
600年前,世界航海第一人郑和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回首人类发展的近代史,正是一部蓝色文明史,一部从陆地走向海洋、从黄色走向蓝色、从蔚蓝走向深蓝的一幅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3.
倪方六 《百科知识》2012,(21):41-42
"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这是中国宋代造的巨船——木兰舟。明代,郑和的船队更拥有大船62艘,载人近3万。与当代相比,中国古代的航海故事要精彩许多。  相似文献   

14.
饭后一支烟     
笑话谜 《知识窗》2006,(10):34-34,58
小郑和小徐都爱好写诗与猜谜,一个周末,两人闲来有兴,约定去城郊“仙乐酒家”小酌。这酒家老板姓牛,是小郑、小徐高中时的同学。  相似文献   

15.
红木别样红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2,(14):49-52
正600年前,明朝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归来时从东南亚带回一批质地坚硬、纹理绚烂的压舱"奇木"——红木。其后,宫廷的木匠们把郑和带回来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供帝后们享用。此后,历经明清两代,交趾、暹罗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4,(2):21-21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1371年出生在云南。祖先是唐、宋时期来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1381年,明举兵30万进发尚处于元朝梁王手中的云南。马和在战乱中被裹挟到明营,并受到阉割。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无数风流人物名垂青史。明朝的郑和.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人,公无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历时28年,行程10万余里.史称三保太监七下西洋。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上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节目上,鉴定专家们直率地调侃说:“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这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相似文献   

19.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航海家。他从公元1405年到 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请问: 1.在600多年前,航海还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动力设备,郑和航海主要是利用什么风作动力? A.飓风B.季风C.信风  相似文献   

20.
“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我国明代航海和外交上的一项壮举。三保太监郑和本人也因此而名垂青史。郑和,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他出身于云南一个回族家庭。洪武时,三保入宫当了太监。因他聪明能干,后深得明成祖的喜爱和信任,因赐名郑和。后来,明成祖想派人出使西洋,他便成了理想的人选。按照常理,太监本是在皇宫内侍奉于君主左右的,然而,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好端端地要派个太监千里迢迢地出使西洋呢?这还得从明成祖的一块心病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