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技作为一门以造型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鉴赏力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杂技艺术的表演,  相似文献   

2.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3.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在日本演出半年的重庆杂技艺术团《红舞鞋》剧组刚回重庆,又接到邀请.于明年3月赴北美洲演出。目前,重庆杂技"耍"向世界大舞台.在德国、马耳他、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南非、法国等国家掀起了阵阵中国杂技热。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广义的杂技包含四个方面的艺术品种,即技艺、马戏、魔术和滑稽。这四个艺术品种各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彰显着自身的风姿,构成了杂技艺术的整体恢宏和绮丽。滑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古埃及国的历史中,就有一位矮小的小丑在宫廷内给法老王表演的记载。在中国,有记载的滑稽表演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国语》中就有“侏儒扶卢”的描写,即身材矮小的人用滑稽动作爬杆,以营造一种喜剧效果,博取观众一笑。干百年来,滑稽一直作为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杂技观众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杂技艺术及其发展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杂技艺术的高精尖、式样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在纵向继承与横向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创新,扩大了表现手段。它以本体的技巧为核心,采用新的观念、新的角度、诸多新的手法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它不仅展示了杂技艺术质的飞跃、量的倍增、花样的丰富多彩,而且反映了杂技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文心理结构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8.
杂技理论界一直都在探讨杂技创新、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话题。实事上,这些内容相互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杂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既是杂技创新的技术手段之一,也为杂技创作带来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但是.一个新节目的出台,如果没有基本的营销手段.很难让大众知道并买票观看。必要营销手段的使用涉及到了一个不争的实事:  相似文献   

9.
高伟 《杂技与魔术》2021,(2):49-51,48
追求现代杂技节目的审美意蕴,已成为杂技创作者的共同向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化审美的多元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杂技经历了“显技”“融艺于技”“由艺臻境”三个不同的审美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10.
杂技是一门展现人体高难度技术为本体的艺术。在中国,以往杂技的发展与改进大都围绕着本体性展开,因为其自身的高难性、市场化等原因,杂技的传承、发展往往滞后于观众的审美需求,"曲高和寡"。广西杂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同样的艰辛探索过程,近年来,一些节目进行了大胆革新,凭借广西特殊的自然与人文优势,广西杂技的发展、改进显示出蓬勃活力。广西杂技从高难技术追求趋向形式多元的表意,近几年又慢慢融合"大技艺"的探索路径,表现出从"技"至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1990年我国《著作权法》没有明确把杂技艺术作为其保护对象。2001年著作权修订时增加了杂技艺术作品。随后修订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杂技艺术作品做了明确规定:"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社会,世界杂技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崇尚原生态风格、讲求表演自然的"新马戏"以及融合高新科技与杂技创作新理念的表演"秀",在全球演艺市场逐渐成为主流。毋庸讳言,这对以高难度技巧闻名于世的中国传统杂技构成了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杂技的历史有3000多年,但直至清朝末年才有了杂技理论的萌芽,而作为独立学科存在和发展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了。杂技理论的起步应该是从1950年5月5日政务院发布"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政策开始的,重点针对"改戏",即对旧节目的推陈出新。在我国历史悠久、珍存丰厚的杂技遗产中,也包含了不少封建愚昧、丑陋庸俗甚至残忍恐怖的节目。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文艺建设中,杂技建设就着手剔除这些糟粕,创排反映新生活的新节目,使之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杂技理论主要配合这个形势,对一些  相似文献   

14.
杂技艺术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是借物质支点向肢体极限挑战的艺术,其艺术美的传达方式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它造成的艺术悬念和期待也是在新、奇、难的肢体动作中产生的。杂技艺术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试图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类高难特技,不断出新、出奇,制造惊险和动作悬念。我以为,杂技不是"再现性"艺术,也不像是"表现性"艺术,倒更像是"展现性"艺术。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诞生于民间,是平民百姓的艺术。解放后,国有杂技艺术团体将这一"草根艺术"推上了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在国际杂技赛场上多次捧回最高奖牌,在国际上夺取的奖牌较其它艺术门类要多。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的杂技团体每年可为国家创汇一亿美元以上。文化部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而其中的杂技服装设计更是璀璨夺目,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一、杂技服装的选择与设计要想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杂技服装。杂技服装是指杂技演员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杂技表演时所穿戴的经过精细设计与剪裁制作的特定的衣服、鞋帽以及装饰。  相似文献   

17.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为杂技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杂技艺术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还存在市场经营意识淡薄,用人机制不活,资金匮乏,杂技艺术的创新不够等问题。随着全球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杂技艺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通过着力打造杂技品牌,增强创新意识,探寻杂技商演市场新路径,打造正规杂技艺术管理的职业团队,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和模式等措施,一定能够实现杂技艺术发展新跨越,中国杂技必将迎束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从一个资产不足3000元,师生不到50名、鲜为人知的杂技团带班起家、历经30年的磨砺打拼,如今已发展为资产6000万,师生500名,且常年有外籍学员就读,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杂技中专学校、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及杂技艺术创新发展方面还取得了一系列斐然可观的成就荣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设施及技术也不断在发展,舞美技术及其设备在杂技艺术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它不仅以崭新的形式给杂技舞美业带来一场系统性的更新,同时促进了人们对杂技艺术审美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正河北吴桥杂技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能人世代辈出、技艺精湛古老,以及对国内外杂技事业的发展和贡献,被赞誉为"杂技之乡"。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曾来吴桥访问,他在参观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时说:"吴桥杂技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杂技摇篮。"荣获外籍杂技学员培训项目资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诞生于"杂技之乡"的沃土上,肩负传承和弘扬杂技艺术、培养国内外杂技人才的光荣使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已为全国各省市杂技团体培养杂技人才两千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