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取向、四种流派:基于古典专业主义的教师智识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专业主义的行为绩效取向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主义的人文绩效取向的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混合专业主义的反映行动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取向和不同流派的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于美国教师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智识性和资格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美国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其积极影响远远不够,甚至也还经常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师科研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对教师科研活动以及教师作为研究者这一专业身份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对相关官方文件与教师撰写的若干教育科研结题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科研活动的管理手段反映出管理主义倾向,融合着新泰勒主义、企业家精神和文化管理三种管控机制.在管理主义背景下,专家的知识权威与管理机构的管理权威构成“官学联姻”,将一线教师当作科研活动的执行者和单纯的技工而非研究者;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的专业身份不被承认,并被置身于“官学联姻”所主导的专业化进程中.为了摆脱管理主义的束缚,教师科研应回归其校本、实践和批判的特性,保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专业身份,并使科研活动超越具体项目、政策执行与实践问题,成为教师的心智习惯、认知方法与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认证替代路径"是美国教师获得入职资格的第二条途径,其背后的解制主义思想与教师养成模式备受专业主义倡导者的批评与争议,而替代路径突出临床实践的师徒制和现场教学模式在现实中不断演进和完善,也已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译者说明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专业的性质已日益由国家来决定。于是,在英国教育中便相继产生了“自由市场和强力政府”、中央控制下的分权过程和“远程操纵”的明显悖论。教师教育新近政策的变化,使教师之间产生了“新企业家”和“老集体主义者”的专业分裂;当下的教师专业主义使得全国教师工会具有一定的专业防御性质便不再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为替代专业主义的传统模式和新工党政府试图削弱教师自主权的“管理式的专业主义”,当前需要对于教师专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建构,在这一方面,“民主的专业主义”充满着希望,即教师必须积极地与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一同工作,主动把握和创造由国家政策的变革所提供的专业进步之机会。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之一,环顾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视为重要的教育政策。为了确保教师的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能,使教师们在数十年的专业生涯中,均能拥有最佳的专业服务质量及最高的成就感,也使学生能因教师的持续成长而获致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国家的总体竞争力能因拥有优秀的人才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及绩效评鉴已经是难以抵挡的时代潮流,中小学教师必须准备迎接"教师评鉴时代"的来临。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理论分析与哲学思考等方法,省思中小学教师评鉴之推动过程与现状,首先借鉴英国教师新专业主义的发展及其七项原则,逐一检视目前台湾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措施,考察其适当性与有待加强处,务期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纳入法令之际,提供研究成果给决策机关作为全面推动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1)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2)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人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并不能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自发实现,由于受专业主义、外部强加的教育改革方案、不断增加的改革压力的影响以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明显不足。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出发,探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对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自1976年以来,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各自为政与自主权时代、“专家型教师”时代、“胜任的实践者”时代与新教师专业主义的建构时代。以教育政治学观之,其三十多年间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无不受制于其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权力等因素的深刻影响,贯穿着框定与界说教师专业主义性质的种种企图。  相似文献   

9.
发展方式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发展方式导向不同的发展实践。在"发展主义"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思维的"形而上学"、主体的虚幻性以及愿景的无限性等问题。而在"他者关怀"视域下,作为"他者"的教师具有异质性、交往性特征,是追求超越的自觉体。"他者关怀"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自由的专业发展关系和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向,注重教师的责任与伦理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客位发展"转向"主位发展",从"精英发展"转向"草根发展",从"均衡发展"转向"差异发展",从"标准评估"转向"责任邀约"。  相似文献   

10.
虽然制定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已成国际趋势,但是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专业化、教育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澄清.厘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师专业标准运动的思想背景与目的 取向,对于澄清这些问题是必要的基础.经过考察发现职业专业主义与组织专业主义虽然基于不同的逻辑但却共同推动了教师专业标准运动的兴起,并构成教师专业标准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是专业,但教师首先是职业,是从业人员解决生计与谋生的手段。从知识结构而言,教师职业具有双重专业性,即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从职业特点看,教师既有职业特性又有专业特性。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七类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和教师的职业性,而高等教育教师则更体现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及教师的专业性,中等教育教师介于二者之间。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职业(专业)标准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蔡永红  毕妍 《教育研究》2012,(4):145-148
美国教师聘任管理权力架构清楚、权责分明,立法管理教师聘任环节程序规范、决策审慎,"集权式"和"市场式"相结合的教师资格标准保障新进教师的质量,聘任的双重合同有效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职级制度体现了专业能力与岗位、薪酬的对应,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师管理改革应明确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在聘任管理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改革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按照学校和学科分类、非终身、开放式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基于标准的晋升考试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考核评价政策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目前,绩效评价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流,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探究当前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如何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S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教师评价制度有赖于建立“层级管理-量化的相对指标-外部裁决”的管理技术,施予青年教师结构性压力,使其产生“适应顺从”的惯习,影响其专业知识、专业自主、专业伦理和专业情意。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制度与场域内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形塑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方面具有一致性;应采取优化资本配置、调整学术人员惯习、关注学术场域内发展性评价等策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催生了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教师培训师是教师培训者专业化的必然取向。教师培训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来构建。根据培训师素养结构,科学构建培训师的课程体系,组建专业从事培训师培训的理想培训团队,开展体验式培训,是培训教师培训师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邓凡 《全球教育展望》2012,(9):72-76,26
学生要持续学习,教师也一样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新加坡教育部推出全新的教师成长模式,让教师能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享有更大自主权。同时提出"伦理型的教育者"、"称职的专业者"、"协作型学习者"、"变革型领导者"以及"社区建造者"是教师在21世纪所应具备的五大特质。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发展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廷福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71-75,83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Slovak early years teachers’ concerns with concep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t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understandings of professionalism, policy aspirations and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to their own professionalism, and that this mismatch fuels early years teachers’ sense of agency. These tensions between conceptions of professionalism, teaching practice and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have led to a ground-up approach to self-governance within the early years teacher workforce. We analyse teachers’ discussions in an early years online forum of 12,500 members that was started and remains governed by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It represents in itself a very particular attitude and response to the need to determine what it means to be a professional teacher. This analysis examines intersections of policy,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highlights considerations of power and voice,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uncertainty and chang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eacher attitudes, power and agency are impacted in unpredictable ways by the policy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8.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ddresses constructions and redefini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by focusing on the discursiv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eachers’ union in Norway.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ree white papers on teacher education from the past 15?years and policy documents put forth by the Union of Education Norway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new construc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re produced both by the government and from within the teachers’ union.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eachers’ union concerning what the main aspect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re. The government emphasises teacher accountability, research-based practice and specialisation. By contrast, the teachers’ union highlights research-informed practice,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There are three main areas of discursive struggle focused by the teachers’ union: the resistance to accountability policies, the redefining of research-based practice and the lengthen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teachers’ union is adopting an increasingly more active approach, thereby also challenging the idea that the teachers’ union is les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沈程 《创新人才教育》2022,(1):10-14,31
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建兰学校大脑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培训主题,开启依托"学校大脑"的教师数智化培训平台研究.建兰中学以教师核心素养为内核,从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两个基本维度,设计出"教师画像"数据平台,全面收集和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轨迹,形成多种层面的"教师画像",从多个维度反映与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指明其最具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