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崭新的视角,论述了落下闳对天学的三大贡献:①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将天、数学、农学融合为一体;②研制浑仪和浑象,提出浑天说,将天观测与宇宙理论融为一体;③发明“通其率”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为历法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还从化的角度,考察了为什么在四川会产生世界杰出的天学家落下闳,回顾了李冰治水、翁兴学对落下闳成才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火历论衡     
《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的庞樸先生《火历钩沉》,是一篇内容专门而富创见的文章。此文从古史及神话资料中发掘历法,又用天文历法解释古史及神话,不啻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读毕感想多端,窃有续貂之意。令故擬从《钩沉》文中刺取若干事,作进一步讨论,以求正确说明火历的性质及其源流。恭请庞先生和褚方专家惠予指正。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4):9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月25日表决获得通过。"非遗"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便名列其中,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可见一斑。但不管是与人交谈,还是课堂教学,我发现为数不少的人以今天的民俗为准,认定清明节就是寒食节,甚至把二者的来历都当成是一样的,谬之甚远。一、清明与寒食的起源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由来已久,《逸周书·时训》就有记载:"春分之日玄鸟至……清明之日萍始生……。"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说“年”     
郑慧生 《寻根》2011,(1):18-19
在远古,我国历法繁多。众历之中,除了颛顼历,其他各家都把正月初一当做一年的开始,把那一天叫做“上日”。《书·尧典》说:“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就是朔日,就是一个月的初一。这一天,舜接受尧的禅让,嗣其帝位。  相似文献   

8.
族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族人民有着许多发明创造,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族先民根据“太阳的行度”观测太阳,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余,创制出我国最早的历法《历》,即族太阳历。族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是按十二地支转三轮计算的,这样全年三百六十天,余下五天(四年之内有一年余下六天)作为过年时间。这种太阳历记年月和过年的习惯,在西南区中至今留有痕迹。2000年前族先民创造了飞越大江天险的窄桥。乍桥即溜筒索桥,横架于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  相似文献   

9.
内心的宁静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8):F0002-F0002,1
一天,佛带着几个徒弟从一个城镇来到另一个城镇,这是他最初传道的日子。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湖边。他们停了下来,佛对其中一个弟子说自己口渴了,让他从湖里取点儿水喝。弟子朝水边走去,刚到水边就看到几个人正在水里洗衣服,而此时,刚好有一辆小牛车从湖里经过,结果,水一下子变得浑浊不堪。弟子想:"怎么能把这么浑的水给佛喝!"他回到佛面前说:"水太浑了,根本不宜喝。"  相似文献   

10.
新年第一天,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办、近30所高校协办的第二届“青年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以“支持中国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主题的本届活动,参与者来自有关专家、学者、记者、在校大学生等近百人,其内容有中央美院非物质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的题为《认知文化的人民性》的演讲;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正在消失的母亲河》的放映;大学生签名仪式和剪纸表演等。去年同一天,首届“青年文化遗产日”是在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其主题是“中国非…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2-262
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中国文化领域又一部重要法律,在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6章45条,包括了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等5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丁曼 《华夏文化》2014,(2):43-44
正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都是日本的传统戏剧,其中以"能"的历史最为悠久。当特指"能"的剧本时,又称为"谣曲"。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申非译《日本谣曲狂言选》迄今为止还是唯一的中文译本。之所以关注谣曲,是因为谣曲有韵有白,有辞章修辞还有戏剧情节,既有汉文化的浸润,又有和文化的迸发。创作了大量谣曲,能乐界乃至整个日本戏剧界都无法绕过的名人——世阿弥  相似文献   

13.
中州大鼓     
正中州大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颇受媒体关注。但目前学界关于中州大鼓的研究却不足,仅李建东等人的《赵堤"中州大鼓"》和赵书峰的《浅谈中州大鼓的艺术特色》对该问题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餐     
2009年,对法国人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95.2%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大餐是法国的文化遗产;98.7jj;的法国人希望法国大餐受到保护,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给后代。 2010年,法国大餐(ThegastronomicmealoftheFrench),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名录》o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其餐饮艺术而获此殊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遗产是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营造出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16.
木兰将军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一首广为流传的《木兰诗》,诠释了"忠、孝、勇、烈"的木兰精神。自2008年湖北黄陂的《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虽由鄂、豫、陕三地共享,却没有一本关于木兰传说的"非遗"研究专著。2014年伊始,由李岩、陈元生主编,裴高才、黄锂主笔的武汉市首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木兰传说》终于面世。该书首先叙介了《木兰传说》的源流和传承特征,接着重点围绕天然故事场——武汉市黄陂区的双龙镇和木兰山,引经据典地演绎了木兰习文练武、代父从军的故事,独家披露了少女木兰首次女扮男装的缘由,以及少年木兰吟诗作赋的情节。这本书推出后深受好评,被海峡两岸文化学者赞誉为"左图右史,文史兼具"。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1986年,瓦拉德卡刚上小学,他不太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天课堂上老师询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当工程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农场主,轮到瓦拉德卡回答时,他怯怯地低声说道:"我想当总理!"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瓦拉德卡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你父亲是印度移民,爱尔兰还从未有过移民的孩子当总理的。"瓦拉德卡站了起来,声音虽小但语气却非常坚定:"那我也许会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9.
刘东 《寻根》2015,(2):75-80
安徽余良卿号是一家有着160年历史的老字号中药店,主要经营自制的膏药及各类外用药。其原店址位于安徽老省城安庆大南门正街16号,新中国成立前该店的招牌产品"鲫鱼膏药"即驰名省内外,而近年"余良卿鲫鱼膏药"制作技艺,成为安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笔者偶然见到了安徽博物院馆藏的一组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庆余良卿号生产全过程的老照片及说明文字,这些资料对于了解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历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一直想到位于云南驿镇汪情村的汪开荣家里去采访汪开荣,但打电话联系了几次,都因为他外出洽谈生意,或者太忙而未能如愿。一簇火焰,映红了一张渗满汗珠的脸……2015年国庆节期间,在祥云县城的"汪氏银器"店里,我终于见到了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汪开荣。汪情村自从2003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汪情银器产品工艺的专题报道后,这个小小的村子便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眼。2014年4月,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