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最高额抵押制度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相当成熟,但因为经济发展和立法上的原因,我国《担保法》对其规定却相当简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文章对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最高额抵押的设定、适用范围、处分、登记制度,以及其所涉及的抵押权顺位、决算、实行等7个方面,讨论了最高额抵押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2.
蔡定桓 《教师》2013,(8):126-128
《物权法》第203条之规定即对最高额抵押概念予以了法律的界定。但此法条中未有明确界定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特点和范围,仅以“最高额限度内”“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等概念作为定语,使得理解和适用该条法律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明确最高额抵押债权的特点及其范围,并同时厘定“最高额限度内”“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等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高额质押已大量出现,而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学者们对此关注似乎也不够,因而有研究之必要。由于我国目前最高额抵押的规定有待完善,因此,时最高额质押适用最高额抵押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目前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4.
论浮动抵押及其运作实践中的问题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存在抵押设定人范围过宽、抵押财产范围过窄以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欠缺等立法缺陷,应予修正。在现有制度下,法院应正确界定"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及抵押人"正常经营活动"的含义和范围,正确理解有关浮动抵押登记机关和登记类型的规定,以及浮动抵押权在优先受偿权体系中的效力顺位等问题,正确适用浮动抵押制度。银行应深入分析和研究浮动抵押贷款的风险所在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慎选授信对象、订好抵押合同、及时抵押办理登记、加强抵押财产监管等途径和方式,合理防避浮动抵押贷款风险,积极开展浮动抵押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仅就房地产担保合同中的抵押和保证连用问题、房地产抵押当事人对无效抵押的责任承担问题和最高额房地产抵押贷款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房地产抵押权的设定、房地产抵押的效力以及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等有关法律制度展开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房地产抵押在我国经济建中的流转职能。  相似文献   

7.
借款抵押合同是贷款人和借款人在从事借贷活动中的重要书面合同,借款抵押合同公证使该合同具有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的形式要件效力。公证是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起着证明、服务、沟通、引导、强制执行等职能作用。借款抵押合同公证是国际惯例;是现代金融机构或贷款人堵截不合理借款防范呆账发生,确保借款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无权抵押是无权处分人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的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同时,在无权抵押情况下,应建立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抵押权的效力是抵押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被担保债权、担保物、抵押关系当事人三方面方面论述抵押权的效力,研究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物权的公示方法看,《物权法》新亮点之一当属就动产抵押一体采登记对抗主义的立法例,一改《担保法》时期对动产抵押登记效力的两分法——部分为登记生效,部分为登记对抗。动产抵押制度之设立乃是为了适应工商业和农业资金融通以及动产用益的需求。动产抵押克服了传统民法中动产质权所存在的必须移转动产占有而致标的物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发生冲突之局限。本文拟从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立法之价值、对抗与对抗力之意义和第三人范围等三方面就《物权法》"动产抵押登记对抗效力"规定的适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因仅假设非完全行为中只存在单一瑕疵效力事由,所以通常所谓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效力类型的划分具有局限性,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行为却可能发生多重效力事由共存的情况,本文对此时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了探讨,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的行为是指无权处分人在合法占有的他人财产之上设定抵押的行为(以下简称无权抵押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同时,在无权抵押情况下,应建立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是我国改革担保制度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我国担保制度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修改。如:担保目的、担保方式、保证主体、保证方式、保证责任、保证期限、最高额抵押、质押等。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然结果。《担保法》尚存在若干不完善的方面,还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共同抵押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抵押制度。在现代社会,该制度对于资金融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台湾,该制度已实施多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均有其值得借鉴之处。文章以台湾有关共同抵押翻度之立法、理论和实务为依据,探讨了该制度的特征和性质、成立与效力等问题,并依此分析了大陆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及其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15.
对抵押效力范围的三个问题(抵押物的附合物、从物和天然孳息)从民法上对物的理论出发,应当分别考察附合物、从物的独立性以及独立程度的大小来确实实行抵押的效力范围。对抵押权实行前分离的附合物和抵押权设定后新增的从物为抵押权效力所不及。对天然孳息上存在第三人权利时,应当从第三人的权利性质能否对抗抵押权来判断抵押的实行的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分别以财产流转性收益和农村金融市场扩展为抵押主题,采取农民房屋所有权并附属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抵押二种模式,多种类型.试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存在抵押权合法性、抵押物处置效力的法律风险.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应遵循合法性途径,完善抵押登记制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应市场化运作,其受让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期限可界定为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7.
抵押登记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登记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以及登记错误的法律效果等问题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抵押登记行为效力的立法体例选择与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密切相关。在形式主义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抵押登记具有公信力;采用实质审查主义,登记机关应就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诉法建立的庭前会议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适用率低、各地运作程序不同等问题,制约着其功能和价值的实现。完善庭前会议制度首先要明确其程序定位和制度需求,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启动事由完善、启动程序完善、庭前会议内容和效力完善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而否定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直接追究股东责任的一种制度。我国公司法应当引入这一制度,完善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和效力的认识,提出在我国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具有位阶的效力,这种位阶效力要归功于正当化事由的纳入,而我国犯罪构成是一种耦合式的犯罪构成,各个要件之间没有位阶关系。我国的正当化事由被排除在犯罪构成要件之外,而我国的犯罪构成又是一种实质性的犯罪构成,这不仅引起逻辑上的矛盾,还造成实践上对正当化事由的忽视,不利于保护被告人。因此,笔者建议将本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正当化事由纳入到构成要件之中,使得我国的犯罪构成具有位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