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随笔写作入门的金钥匙。语文写作课的随笔写作,重在一个“随”字。首先要打破常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其次可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活动培养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教师用美言写好个性化批语也是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生自由命题写下的“随笔”,同命题作文一样,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甚至于可以说是比命题作文更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随笔中的优秀作品多。但随笔的写作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应牵好学生随笔写作的“牛鼻子”。一、写小事学生开始写随笔,往往套用甚至抄袭他人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要求学生从写身边小事开始。可这样启发他们:寝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寝室里有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写作写作,当然要重在“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将“写”作为我们作课中的重点,于是,布置作、布置日记、课外随笔、抄名言名句等就成为很多教师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仍是薄弱环节,种种现象让人痛心,尤其是语文教师思想的固化,严重影响写作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并非是教师不够重视,而是仍然没有找到一条有效路径。写作原本是人们用来表达自我、描述生活、记录世界的方式;写作是记忆的延伸,是心灵的舞池,是走入社会的通道。那么应该从哪里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当今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好随笔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笔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是相对于大作文的一个概念。随笔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大作文重在引领学生走入写作轨道.建立写作规范,是学生“人格”的训练;而随笔则是一种完全开放与自由的写作.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意随笔行,自由驰骋,是“人格”之后的“出格”训练。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相互补充与促进。  相似文献   

6.
本着大语文的基本理念,我努力在写作训练中实践着“大写作”意识,尝试随笔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写作之路,是谓“大写作小训练”。“日记”中渐成笔力“日札优于作文”是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曾国藩教子求学也提出日课“读、写、作”三字经,即“写”与“作”应成为每日的课程。“课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跑道”,据此,我以为练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日日奔跑的过程,恒久以之,笔力渐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坚持走先放后收的随笔化之路,突出一个“随”,随意、随便、随时,给他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定位,即就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最…  相似文献   

7.
怎样写随笔?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写作部分专门安排了一个“随笔”单元。随笔以其“随意”性、趣味性、知识性,被人们广泛用于写作实践。不少老师都要求同学们人手一“随笔”,以记下平时的耳闻目睹,哲思遐想。但是很多同学总感觉“无米下锅”,没东西可写,时写时辍,收效甚微。那么究竟如何写随笔呢?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不少教师把写随笔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利用随笔可以自由命题,学生"随兴而写,独抒灵性"的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随笔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笔作为一种作文训练方式,正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事实证明,随笔在内容、形式上的自由、无拘束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激发了学生“我要写”的热情,更激活了学生有效的、创新的思维,写作能力由此得以较大增强,写作水平因而得以较快提高,许多课堂命题作文难以产生的优秀习作源源涌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初学随笔写作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时,惰性也就随之潜滋暗长起来。如果听之任之,随笔训练便逐步演变成了“随便写几笔”。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纠正,随笔的积极效应也就岌岌可危,甚至要…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随笔写作训练,要选择有效的方法。其中“引发兴趣”是基础,“督促检查”是手段.“沟通心灵”是关键.“互相交流”是提高。只要使学生了解一些随笔写作的特点。并且掌握写作的一些规律.就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颇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通过“敞开心扉写随笔——笔触延伸写生活——学会审美写个性”三部曲.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能够写好作文,表现出鲜明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的“假若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考作文中都出现了“文体不限”这一要求。其实,文体不限从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1998年就开始了,只是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而已。这一要求的提出,摒弃了过去那种只写议论文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让考生有了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历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实践训练。随笔训练就是抓住每一个可供创作的素材和实例,进行体裁不限、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的写作训练,经常性接受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谋篇局部能力和创新力都将逐渐提高。可见,随笔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本文就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笔训练的特点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笔习作即: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字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只要是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课下随意地写,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再提升为有高度的文章。“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儿童的本质在于童真、稚气、活泼、好奇、求知,他们喜欢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因此,教师不能按“小大人”的模式去塑造儿童,而应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帮助其成长,让每个儿童的人格、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这样,他们随笔习作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随笔并非纯是随“笔”。更多的是一种随“心”。每次写随笔,都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地忆、慢慢地想,这不就是一个咀嚼、沉淀生活的过程么?随笔让我们有个空间描绘眼中的世界,宣泄心中的情感,反过来,我们也通过写随笔而对生活有了更细致更深入的考察,对外部世界、内  相似文献   

16.
姚淑琪 《教育》2014,(8):66-67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随时随地、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的写作教学方式。它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让师生在读写交流中,共同感受写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益。本文就将"随笔化写作"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对以"情境随笔课"为基础、随笔与论文相结合、激励学生写作等实践策略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有人讲,随笔关键在于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这话不无道理。冯骥才先生说:“散文源自心灵,随笔来自思考。”随笔形散神聚,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有更多思辨的成分。那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