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反思近年新闻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传媒观察》2012,(1):53-55
正新闻媒体并不十分青睐新闻专业毕业生,认为他们"上手快,没后劲"。这一切,使得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不能不令我们对高校的新闻教育深刻反思。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但是,在新闻媒体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之时,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一是高等教育的"扩招"。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目前,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已达  相似文献   

2.
还是先回到历史去──对提高新闻理论研究水平的建议黄旦新闻理论研究之不尽人意,已不是什么秘密。它所面临的尴尬,也早已不是圈外人如何指指点点,更在于研究者自己有诸多的不满而又无力回天。此种状况持续有年无根本改变,其原因很多,但就研究主体自身检讨,缺乏应有...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媒体如果没有新闻,就好像一个软体动物。这句话形象的表达出了新闻对一个媒体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随着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媒体为了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新闻采编力量,这在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的庸俗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出身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新闻的理论知识,在新闻工作中或者说在记者生涯中能够较为快速地上手。而中文专业出身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文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了专业的中文阅读、鉴赏能力,在新闻工作中能够厚积薄发,在日后写大稿件、深度报道时中文功底就可显现了。因此,新闻写作应合理运用中文技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闻类专业"进口大,出口小"的矛盾更加凸显.新闻媒体有限的岗位本就无法容纳过剩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不少媒体在招聘人才时又青睐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无疑使严峻的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燕雄 《新闻大学》2000,(2):108-109
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新闻从业人员中,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并不在于优先获得了采写技能,也不在于他们比别的专业的毕业生更有可能自觉地遵守新闻道德规范。那么,新闻学专业如何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与非新闻专业毕业生进行竞争呢?新闻学专业的优势何在?这与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媒体对人才的要求是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第一个要求是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官员兼学者梁衡认为:“新闻有学,学在有无中”,“它的学问被化掉了,化作似  相似文献   

7.
杜永和 《军事记者》2002,(11):27-28
基层新闻干事报道员刚搞新闻时,总感到身在基层没有什么新闻可写,其实不然,只要你留心连队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就能时时处处发现新闻。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新闻基层报道人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8.
周宁 《新闻传播》2006,(9):61-62
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转变陈旧的新闻教育理念。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媒体需要。据悉,近三五年内,我国对于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对于大专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非常少。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纷纷涌进媒体,“争抢”新闻专业毕业生的饭碗。  相似文献   

9.
希望有更多记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费强标题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记者这个职业本来就应该是自己采写新闻的,还值得写上三五百字,占据《新闻界》一块宝贵的版面吗?非也!近几年来,打开报纸,象《四川沿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这样记者自己动手采写的新闻,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款匠心独具的网络游戏,没有我们熟悉而复杂的数字化,简洁明了是它最大的特点。上手对玩家来说不再是什么难事,“执倚天长剑,斩妖除魔”,《倚天》的理念就像这句话的意思一样,牢牢地打上了英雄与侠义的标记。带着这样的梦想,我们踏入了“倚天”的世界之中,从此开始.让所有人为之骄傲的征程.而这个征程踏满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周啸天 《新闻界》2004,(3):18-18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媒体人才供需的市场化,目前媒体已不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收集和消息报道的记者,而迫切需要能从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及专业类新闻报道的人才;媒体对人才的聘用,已不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早已广泛使用如文史、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新闻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大学新闻专业99级研究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新闻与写作》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深深吸引了我,可以说,我接触新闻这一专业就是由《新闻与写作》开始的,读本科时我一直将之作为业务教科书,读研作论文时我也时时从中汲取营养,长期以来,贵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祝《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王昕敬上2000.11.6《新闻与写作》伴随我成长@王昕  相似文献   

13.
巩向红 《青年记者》2007,(12):73-73
一篇新闻稿件,如何找出自己的卖点,激起读者的兴奋点,把读者牢牢地抓住?这就需要记者写的稿件,编辑编的稿件,要“短下来、活起来、亮出来。” “短下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就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而现在有些人步人一个误区——喜欢长。这一方面来自作者本身,认为写短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一句话分成三句话,文风不正;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走向新闻工作岗位后,多数人都存在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问题。从新闻单位的普遍反映来看,主要表现在这些毕业生缺乏新闻敏感,对新闻价值把握不准,实际采访能力不强,写作技能不高,对一些常用新闻体裁也不能熟练运用等。这种现象说明在新闻专业教学中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新闻业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人生就是选择。投身新闻业,一干就是近25年。回溯已经走过的路,感触良多。邹韬奋先生在一篇《有志于做新闻记者》的答读者问中说:要当记者的话,新闻界人士可以与你谈关于采访新闻、编辑新闻以及写新闻的一般技术上的要点,“此外恐怕还需要你自己多阅有益的书报杂志,充实自己的知识。”确实,“充实自己的知识”,是干新闻的基础条件。我踏进文汇报,一直在理论部工作,当理论编辑。刚上手时,不少有新闻资历的朋友对我说,当编辑就是要成为杂家,什么都要懂,什么都不必专。我是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听了这个“门道”受到启发,于是…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新闻与传播类的专业,近年来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发展,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引起了新闻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不大,而另一方面,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人数却不断地在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新闻界》2009,(1):185-187
新闻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介不同,对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特殊意义.新闻专业教擘需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和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网站也需要新闻专业教学力量加盟,为新闻网站的内容创新和业务经营献策出力.新闻网站建设和新闻专业教学要努力突破"为实习而实习"的被动状态,实现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从应用型广播电视人才调查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与此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80年代是非常俏销的. 进入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分配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由抢着要变为挑着要。许多电台电视台“编制已满”,不再接纳正式职工,又陆续开始进行改革,对专业人员实行聘用制,于是近几年的毕业分配中出现了找单位难的现象。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过剩,还是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受欢迎?是广播电视新闻单位人员都具有了相当高的素质,还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