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在生态文明宣教方面具有资源丰富、受众面广、公信力高等优势,图书馆可通过网站、展会及馆舍建筑向公众宣传和示范生态环保的理念.文章对公共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休戚与共,而公民的环境意识是一个地区环保水平、环境状况的主要标志之一。个人的意识必然受到组织、社会的影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意识,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本文试图从环境教育的其中一面——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环境社会宣传体系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走访等形式,对组织、社会因素在15-35岁青年人环境意识问题上起的作用探索,继而尝试挖掘改善和提高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途径。本次课题,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中搜罗它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传播模式,配合对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数据,提出如何建立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社会氛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焦金 《今传媒》2016,(6):23-24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构建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当前大众媒体最需要去关注和努力的。本文通过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纸媒借助新媒体有效探索环保传播模式,结合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4年环境舆情报告数据,以《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千篇一绿”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经济学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方面展开论述和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在环保传播过程中微信绿色公众号对受众环保意识构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宣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新闻传播》2007,(10):58-60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新闻报道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新闻媒体的重视。但是国内目前的环境报道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未能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促进公众环保行动方面取得良好的宣传敢果。笔者结合传播学规律和科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环境报道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档案是人类认识、改善和保护环境过程中进行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研等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记录。它是环境管理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是制订环境规划和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正确进行环境评价、开展环境管理、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传递、交流、宣传环保信息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我国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档案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闫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40-14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环境换取效益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环境的终极恶化,因此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变得十分必要且重要.环保宣传一方面要符合宣传的规律,同时还要实现宣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宣传的形式、内容、受众等方面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微博是目前十分流行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因此笔者从突出微博价值角度人手,分析目前环境保护宣传的重要性,以有效促进环境报道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就报道的探讨越来越为界内人士重视,本文立足受众视点,从报道思想上对成就报道中的辩证思维略作探讨,以求得成就报道更好的社会效果。一、宣传性与贴近性成就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常见而重要的报道形式,它的宣传特质与长期以来表现出的宣传作用,已为广大受众所共识。新闻宣传依托传媒来完成,它应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强调新闻报道的宣传性,只是重视了传播链中传播者一方。既要把握报道的宣传性,又要注重报道的贴近性,关键在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作风,通过寻找喉舌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契合点,来了…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保护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明确公民的环境参与权、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议,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报竞人择,众多新闻媒体激烈争夺读者市场的新形势下,党报宣传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读者市场?实践的回答是,加大新闻报道的思想穿透力,乃扬党报宣传之优势,提高新闻报道叫座率的成功之举。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要切实做到加大新闻报道的思想穿透力,首先要强化以下三种意识:(一)强化新闻报道的距离意识,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关切度。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新闻:一个时尚的绿色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的触角伸向环保题材,环境新闻必将成为新世纪媒体最时尚的议题之一。本文从环境新闻报道的萌芽和成长、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发展趋等三个方面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整体勾勒出环境新闻的过去以及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现在和未来,同时也对我国环境新闻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有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使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环境报道的六大经济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报道的触角伸向环保题材提起环境报道,让人想到的往往不是曝光污染事故,就是揭露生态破坏,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多数媒体单纯将环境报道的焦点对准生态破坏事件的作法密不可分。 其实生态环境保护并不只是治理污染,环境保护的内涵应该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无控制排放废物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的产物。可以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只是事物的表象结果,而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才是事物的本质原因。由此,环境报  相似文献   

13.
我与绿家园     
记者与环保做为一名记者,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带着绿家园志愿者们到沙漠里种树了。我认为记者参与环保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可以及时地获取各种环境问题信息;其次是有一定的号召性,如发起什么环保活动,受众都是你最积极的参与者;三是所进行的环保活动可以得到及时广泛的宣传,以便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及吸引更多的志愿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配合和促进环保工作,是我们广播宣传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把环保宣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主要是坚持三个结合,使环保宣传不断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5.
王静 《新闻世界》2013,(6):29-30
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因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监督功能,所以每张报纸上相当比重的新闻报道是批评报道,也备受管理层及普通受众的关注。作为正面宣传的有力补充,批评报道在对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进行披露的同时,也经受着公众对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更高考验,从而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有意无意地做着破坏生态环境的蠢事。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仍应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几年来我读过许字环保漫画。漫画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增强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科学知识,让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用画笔激起群众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在这些画中我首先想到了陈惠龄的‘”长江与黄河的对话”(见图一)。由于对树木的滥砍滥伐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  相似文献   

18.
张郁 《当代传播》2002,(6):94-95
从公众视角写新闻,就是用百姓的、平视、平等的心态选择公众关注的角度切入新闻,选择与受众关联度大的新闻事实,紧紧围绕公众的需求写新闻。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舆论的认知方式都发生了悄然变化,党报等主流媒体强化公众意识,调整新闻视角,拉近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学会用公众视角表现新闻,是努力提高亲和力和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善于从生活出发表现公众视角 新闻既以大众社会生活为素材,它就要求新闻报道要善于从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角度破题,采编人员的观念思维,要从过去工作的、行业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罗洁馨 《新闻世界》2014,(9):252-253
本文以北京2013年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聚焦雾霾报道在提升我国媒介公信力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改进环境报道,促进受众环境意识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既是加强有效宣传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媒体提高报道水平,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部分媒体一味追逐受众、迎合受众低俗趣味的行为使新闻报道从亲和走向了媚俗,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