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琵琶移植乐曲对琵琶艺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琵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琵琶乐曲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一笔宝贵的财富。移植乐曲凭借着其自身的特性在众多的琵琶乐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主要归结于琵琶艺术发展、琵琶技法发展和听众审美的需要。在肯定移植乐曲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移植乐曲给古老的琵琶艺术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使古老的琵琶艺术保留古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音乐艺术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以琵琶艺术为例,具体阐述了和谐理念在琵琶艺术中的灵魂作用,进而提出了和谐理念不仅是琵琶艺术而且是整个艺术门类的灵魂所在,是哲学指导艺术均衡发展的纲领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琵琶艺术考级是社会艺术考级工作的一部分,这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琵琶的普及教育,也为琵琶的基础教育确立了基本方向和考核标准,同时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国民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琵琶考级的现状,确保琵琶艺术考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琵琶演奏技巧的不断完善,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由以前的独奏、伴奏、合奏的形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以作者随其导师在琵琶演奏之重奏领域的探索及在实践比赛中的收获,从而对当今社会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琵琶艺术的音乐风格、演奏风格等方面着手,剖析了琵琶艺术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及琵琶艺术要与素质教育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琵琶普及教学中的模式、效果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琵琶作为传承久远的一种乐器发展至今非常难得,这不仅是一种乐器演奏方式更加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人们在对待当前的琵琶艺术时就应该更加注重对其的艺术继承,在良好的理解和体会前人的琵琶艺术之后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琵琶这门乐器演奏的更加完美,同时作为一门艺术更好的让人们去欣赏并不断的传承,受到世人们的谨记。  相似文献   

7.
琵琶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代表乐器之一,因多变的指法、生动的表现力而闻名。近年来,围绕琵琶这一乐器所展开的守正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琵琶人艺术风采的展现,各地掀起了琵琶教育热潮,琵琶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琵琶从教者对少儿学习琵琶也有了全新认知。笔者围绕如何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能力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至今已经长达30年之久,而它能够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主题清晰、构思明确且乐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也被誉为"弹拨乐首座"之称。琵琶作为我国古典民族乐器,在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发展不可估量,在弹奏过程中,不仅技巧丰富多变,同时音色也较为细腻,是一项超高水准的艺术演奏形式。而作曲家们在运用民族曲调时,也会适当地融入西洋作曲技法,既传承了传统琵琶的优势,又创新了新的技术作品,实现创新与发展和谐统一的目标,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精神财富,为创作开辟了新篇章。本文通过结合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音乐表现力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琵琶是我国古典乐器之一。随着现代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琵琶作为我国古典艺术之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此本文就对琵琶的表情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帮助琵琶艺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度创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它的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二度创作是使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琵琶艺术在近代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对二度创作的研究也有所发展。二度创作要受历史条件和人条件的影响。对于琵琶艺术的二度创作,我们要根据琵琶艺术自身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和民族音乐的精神来做好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1.
原有的琵琶演奏方式是现代化琵琶演奏中的主要依据,是琵琶艺术研究者的中心阶段.本文主要是对琵琶曲《草原小姐妹》的演奏技巧进行研究,依据全面化、多样化以及多层次进行,全面展示了原有琵琶演奏对现阶段琵琶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琵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乐器,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以多变的演奏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多达五十多种的手法以及明亮、圆润、甜美的音色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学习琵琶不仅是学习它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演奏琵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之产生音乐的共鸣,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在琵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初学者应该从基础知识教起,兼顾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在音乐表现上下工夫,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演奏中捕捉音乐的灵魂,真正与艺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素有“琴中之王”的美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以“……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诗句,对琵琶高超、娴熟的演技和美妙、细腻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描绘,而成为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佳句。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演奏技巧复杂、表现力丰富、曲目遗产众多、流派风格迥异,实为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琵琶对于特定环境气氛的渲染和心理情绪的揭示绘声绘色,感人至深,正因为琵琶的艺术表现效果独具魅力,因而琵琶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演奏技巧也在一代代演奏家的努力下不断得到继承、发展。它独特的演奏技法诸如右手的弹挑、轮指、摭分、拂扫、摇、滚等左手的按音、过弦、倒  相似文献   

14.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是琵琶界的"国宝",誉为琵琶大师。他对我国琵琶艺术的发展和改革贡献极大。尤其是他独特的演奏技术和风格,给后辈的琵琶演奏者和研究者带来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一、刘德海琵琶演奏的风格特点1.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刘德海的琵琶演奏的基本特点所体现在左右手丰富变化的技巧驾驭的能力上。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琵琶作为一种与燕乐有密切关系的弹拔乐器,它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琵琶",这既包括一些琵琶意象,也包括对琵琶本身的描写以及与琵琶有关的词调。对《全宋词》中的"琵琶"进行了简略的分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琵琶意象的原因,以及与唐诗中的琵琶意象相比,宋词中琵琶意象细腻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琵琶艺术的巅峰在唐朝,唐诗之于琵琶,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上突出体现了姊妹艺术的特点。了解唐诗与琵琶二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强调当代琵琶乐手研习唐诗是一门必修之课,在灵魂深处熏染唐诗博大的艺术魅力,从而使演奏技艺与演奏内涵相辅而进,达到更趋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刘德海琵琶演奏和创作审美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从他对琵琶技术继承与发展、技术与艺术、文化与艺术的认识方面表述美学思想,分析了他的琵琶艺术是曲学、哲学、美学相互渗润、融为一体的结晶,他的琵琶艺术的美学品格就是意随曲动、人琴合一、委婉流畅、浑然天成,他的作品和演奏形式具备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四个特征,满足了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