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陷阱”的含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 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党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所谓试题中的“陷阱”,就是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而设置的一些障碍。常见的含陷阱的题型是选择题,明显特点是“设陷无痕”。换句话说,高考题中的“陷阱”没有明显的斧凿痕迹,很容易让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避开高考试题中的“陷阱”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命题设计有“陷阱”,如果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那么,这些“陷阱”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现以部分中考题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供大家参考。一、利用概念模糊设计“陷阱”  相似文献   

5.
创设“陷阱”情境。所谓设“陷阱”,是针对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方面理解不够深透,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有失误现象,教师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即设置“陷阱”,借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了相反数概念后,他们常常认为“相反数”就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数”,而忽略“0的相反数是0”这一特殊情况。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设“陷阱”:“有怎样关系的两个数,它们的商为-1?”自然会有人掉入“陷阱…  相似文献   

6.
制造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开展“陷阱”式教学,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基于概念本质,巧设“陷阱”;基于问题节点,巧设“陷阱”;基于数量关系,巧设“陷阱”,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真正习得新知。  相似文献   

7.
当前,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近期逐步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法律规定为用八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时期。但是在目前少数用人单位利用劳动力供大于求、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屡屡设下试用期“陷阱”。对此,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要擦亮眼睛,警惕黑心的试用期陷阱,对试用期“陷阱”要依法维权。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提防以下试用期“陷阱”:  相似文献   

8.
一“、陷阱”的含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者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1.从认知角度讲,设置“陷阱”可以诱发、暴露学生认知中一些错误、片面的观点,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弄清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消除学生认知中错误、片面的观点,使之转化为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和方法。2.从思维角度讲,针对学生某些…  相似文献   

9.
物理“陷阱”题是中考命题者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问题是否周密,诱使考生上当受骗的一种常用题型,以下就知识性“陷阱”题中的“陷阱”设在何处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最近,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一个光脉冲“冻住”了足足1秒钟的时间,这是以前最好成绩的1000倍。科学家怎样才能冻住光束,冻住光束能帮我们做什么呢?要让光停住脚步,需要一种特殊的“陷阱”——一团冻结的原子,其中的原子温度极低,几乎静止。通常情况下,这样一团冻结的原子是不透明的,但仔细校准后的激光能够“在陷阱”“中切割”出一条通道,当另一个光脉冲传播过来时“,陷阱”相对于它来说就是透明的。一旦切断激光“,陷阱”立刻又变得不透明,后面的光脉冲就被困在“陷阱”里了;恢复激光照射,光脉冲就会继续传播。那这个特“殊陷阱”的秘密在哪…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办法。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才能达到纠正错误,改进教学的目的。它是提高编制选择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置“知识陷阱”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是否深刻、思维是否严密,命题者常会在试题中精心设置“陷阱”,考生如不注意往往会误入“陷阱”。本文对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陷阱”加以分类,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拉美国家几十年来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实际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集中体现,即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由指导思想上的“新自由主义”泛滥,发展模式上的“资源诅咒”“过度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私有化”等涵盖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诸多问题交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因此,拉美国家要想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彻底反思和检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解决“资源诅咒”“过度城市化…‘社会保障私有化”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考数学命题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常常故设“陷阱”.学生解题时,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就会误入“陷阱”.本文对求解中考“陷阱”题的一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理解概念,越过“陷阱”命题者往往围绕数学概念设置“陷阱”,只要我们透彻理解了课本中的每个数学概念,就能灵活运用,越过“陷阱”. 例1 若二次根式a+b9a和a+8b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b的值是    .本题“陷阱”设在a+b9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解 ∵a+b=2,∴a+b9a=3a+ba.由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知a+b=2,a=a+8b.解得a=2,b=0.∴ab=2…  相似文献   

15.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试题中往往会暗设“陷阱”,而这些“陷阱”又大多具有一种无形的误导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极易被其迷惑而误落其中。本文对六种不同类型的“陷阱”题作一例析。  相似文献   

16.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17.
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仅以一种数量界限(人均GDP)作为区分国家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将此视为“陷阱”的成因,而避开社会经济制度的质的区别及国外势力造成的重大风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中等收入陷阱”的要害在于两极分化加剧,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列强制造种种障碍的恶果.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和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在利用大好机遇的同时,还要防止各类风险和“陷阱”,最重要的是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重大举措,扎实提升实力地位,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8.
求解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中考题时,常被问题中的“陷阱”所迷惑,为提示同学们免入“陷阱”,现将近年来中考题中有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设置的“陷阱”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怎样指导学生解答“陷阱题”周锡根(江苏省江阴市城北中学,214431)“陷阱题”通常也叫“圈套题”,是一种学生极易做错的习题.“陷阱题”与常规题不同,它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近年来,测试卷上、中考卷上、竞赛卷上,常有这种性质的...  相似文献   

20.
金宏道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2):F004-F004,F003
题设“陷阱”是命题人独具匠心、良苦用心的体现,没有“陷阱”的题往往缺少活性,题设“陷阱”要求应试者思维具有整体性、周密性.认真审题,深入剖析,找出题干中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只有认清殊途,才能免遭覆没,请看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