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写文章常常犯“文不达意”的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摆不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为了纠正这一毛病,我们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经常通过一些典型课文的分析,教给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 在分析典型课文的写作方法时,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中心思想),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作者在文中都选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对表达文章的中心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让其体会作者的选材角度与特点。以《詹天佑》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盲人指路”与“下水文章”镇原县三岔镇教研中心李正邻谁都知道,盲人是不会给别人指路的。但在作文教学中,“盲人指路”的现象却相当普遍:不少老师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善于写文章,却在那里指导学生写文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述而不作”;读别人的文章多,自己动...  相似文献   

3.
平时,大家在一块聊起写文章的话题时,常听有人脱口而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话当真?非也!应该说:“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何以见得?听听古人发自肺腑的创作甘苦之言,你就会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作文写完,出声地读一读,是把往习作质量关口的重要一环.老舍先生说过,写文章有一个窍门,一篇文章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文章写得顺不顺?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考虑不同是难免的,常常出现各种毛病:缺字少词,语句不畅,词不达意,标点错漏等.这些毛病,若只用  相似文献   

5.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学生掌握的词汇极少,说话写文章时没有适择的余地,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甚至出现生搬硬套,张冠李戴,词不达意等毛病.积累词汇的工作,一要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同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丰富多采的,能反映出  相似文献   

6.
“怕后生笑我”夜深了,欧阳修伏案灯下,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打趣说:“你又不是小学生,还这样认真改文章。难道怕先生责怪么?”欧阳修说:‘哦写文章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所以这样认真修改,是担心文章里还有什么毛病,怕后生笑话我啊!”“删”鲁迅先生有一次给北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删”字,并且对学生说:“你们问我写文章有什么秘诀,我也说不出,要说经验,略有一点,这个‘删’字就是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动‘吠刀”刘绍棠的长篇小说《地火》定稿时有50万字。当时,许多出版社争着向他索稿…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还必须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题思想是作者写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思想感情则是作者写文章时对描述对象抒发的自己的感受.好的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贯穿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有许多课文,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赞美、歌颂,痛恨、厌恶,向往、憧憬寓于文章的结尾部分、有的篇末点题,画龙点晴;有的呼应前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有的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同的结尾形式,仔细体会作者在篇末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学生写文章也不例外。因此,对已有一定文字基础和初步写作能力的初中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写出观点鲜明、情感饱满、真实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文章,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训练学生取材聚事的能…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学生不仅自己会写文章,而且自己会改文章,用不着教师改,就能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这个会改文章的功夫同会写文章的功夫是同等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既包括落笔以前在酝酿构思阶段的比较琢磨,也包括写成初稿以后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斟酌推敲。现在不少学生写了文章自己不改,甚至连一遍也不看就交给教师,似乎改文章  相似文献   

10.
自古文人写文章就爱用典故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典故用的好,确实能为文章增色,取得言简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把“课内提高素养”和“课外自由练笔”统一起来,使学生既能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又能在经常练笔中巩固和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课内提高素养”,是指课堂作文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严加训练。一、修辞立其诚。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若说写文章不妨马虎,那就等于说想心思不妨马虎。假如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总是马马虎虎地想问题,非但自己吃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把种种事情弄糟。所以叶圣陶先生强调,写文章“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他说:“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  相似文献   

12.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到了老年,想把自己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他非常认真地修改原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夫人打趣说:"你这么认真写文章,难道还怕先生责怪么?"欧阳修一本正经地回答:"是啊!我这么大年纪了,自然不会有什么先生来责怪我;可是我这个集子,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我这样认真修改,就怕文章里还有毛病,后生们会笑我呢!"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文章,是能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的。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真正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创作、用真情去表达,力求使你的文章先激动自己。因为只有激动了自己,才能激动他人,而要做到这点,我觉得以下几点在写作时值得大家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时,在能突出其中心思想的地方,如能恰当地进行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具体、生动,让读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5.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常见的一种毛病是“乱”。“乱”就是杂乱无章,不合逻辑,使人看了头痛。要使文章写得井然不乱,合乎逻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一、认识清楚文章乱是思想乱的反映。要使思想不乱,就得对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毛主席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写文章不仅是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6.
《同学》2002,(10)
XX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说,写作文时可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立意,但又说写文章时主题必须集中。请问这该怎么理解?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呢? 武汉娟娟娟娟同学: 从你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必求甚解”的好学生,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位有学问的好老师,他说的没错。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文立言之本意也。”所谓立意,指的就是主题。这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写文章必须要求主题正确、集中、深刻。所谓正确,是指作文提炼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能给人知识的熏陶、向上的力量和美感的享受。它是作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刘同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号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语文这一概念,人们的理解向来是不很一致的.即便是语文教师,他们也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语音和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小学生们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初中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说话(口头语言)和文章(书面语言),要求学生听别人说话或看别人的文章时能准确而迅速地捕捉住他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自己说话或写文章时能顺畅而准确地传递出自己需要表达的信息;高中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和文采,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捕捉信息和输出信息,而且要能够赏析别人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自己的语言既顺畅确切又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不要说话     
这是我倒数第二篇的世界杯专栏文章,谨以此记.疲劳和厌倦终于到达极限,我几乎一场不拉龇牙咧嘴忍痛地看了所有的球赛,最终落下毛病终日耳呜.呜呜组啦是我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修辞用得好,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古人写文章时也非常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这些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对文言文阅读影响较大的修辞格。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