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蕴含丰富平中透奇──第五册《亲人》教材试析及教学建议黑龙江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李丽君一、教材试析《亲人》一课是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五册四篇看图学文中的最后一篇。这篇课文在画面的选择上与前三篇有相同之处:即同是侧重表现人物的.但较之前三篇又有容量更大、难...  相似文献   

2.
《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我”和妈妈把邻居老奶奶当作亲人一样照顾的动人事迹,表现了“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各  相似文献   

3.
小语十二册(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一是远景图,从整体展现了长城境蜒于崇山峻岭之上的雄姿;另一是近景图,从局部给人以构造的直观,突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画面紧紧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并以其绘画所特有的感染力唤起人们的赞美之情。因此,在看图学文中,要指导学生了解长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学习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如何用好这两幅图呢?一、利用画画,的情人文上课伊始,便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哪是主要的?说说现后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4.
《亲人》是新选入九义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述了一个汉族小姑娘在妈妈的影响教育下热心照照顾苗族老奶奶的故事。图画表现的是小姑娘帮苗族老奶奶洗衣后,苗族老奶奶激动地把小姑娘搂在怀里的情景。这篇课文,我们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进行教学。一、收集资料,开阔学生视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因特网、画册、挂历、课外书……收集有关苗族的民俗风情,让多姿多彩的苗族民俗风情、生动丰富的苗岭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音乐、美术、…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是文章的主体,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作者在描绘每一幅图景时,都不忘用人物的活动来点缀画面,景物中因有了人的活动,那原本可爱迷人的景色便有了灵气,也更有生活气息了,这也是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状物散文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第五册《亲人》以一幅汉族小女孩和苗族老奶奶亲近的画面与突出画意的生动短文组成。按看图学文的教学规律 ,教学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一、指导看图 ,初知图意。展示一幅绘有我国多民族的图 ,让学生观看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民族后 ,教师作简短的导语 :同学们 ,从这幅画中知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 ,各族人民友好相处 ,亲如一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反映民族亲情的看图学文———《亲人》。1 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这幅图 ,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人 ,她们各属哪个民族 ,各有多大年纪 ,她们在干…  相似文献   

7.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典型的、生动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可以用较短的篇幅,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范文《踮起脚尖》,就是通过几个“踮脚”的典型画面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风景谈》是一篇散文。散文要通过写景或记事表现出一定的主题。本文即通过六幅“风景画”,赞美了“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进而歌颂延安军民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一主题。理解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把握六幅画面,如何处理六幅画面是授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画面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完成对全文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7课《亲人》。 (板书: 17.亲人 )在学…  相似文献   

10.
这是美国作家梭罗长篇散文《瓦尔登湖》中的一节.表面上看类似我国的抒情散文.全文表现寂寞之美.但是和我们现当代流行的抒情散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我们的抒情散文往往和景物、人物的描绘联系在一起.甚至以景物和人物为主体。而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美国式的。或者可以说西欧式的抒情散文并不以景物和人物为基础,而是以自我感受、想象和沉思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荷花淀》是一篇带有审美趣味的小说,作为经典的美,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人物的刻画、情节的铺设、景物的描写都带有诗化的味道。一节阅读课不可能画面俱到,只能选取一点而带其他。如何针对一篇作品的特点选取有效的欣赏点是我斟酌再三的。因此这节课选取的鉴赏范围是小说的语言——体味《荷花淀》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众所周知 ,新时期需要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离不开想象 ,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小语五年制一至四册教科书中共有15次单幅图看图说话。这些图是线条、块面、明暗、色彩构成的绘画语言 ,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生活缩影。因此 ,单幅图看图说话可以引导学生在感知画面、认知画面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跨越时间的限制 ,冲破空间的阻隔 ,表现比画面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一、图内 :变静态为动态单幅图画的特点是有人物、景物 ,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13.
胜似亲人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图略),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我的邻居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快80岁了,身体还比较硬朗。她的女儿在外地工作,难得回来一次。老奶奶平时很寂寞,没事经常到我家来串门,我们两家相处得很好。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帮助老奶奶干些家务事,我有时也帮老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家地里的活特别忙,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临出门时把我叫醒并吩咐我说,老奶奶这几天身体不舒…  相似文献   

14.
从图到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刘永芳(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九义教材五年制第五册有四篇看图学文:《晨读》、《师生情》、《周总理的睡衣》、《亲人》。在教学中要凭借看图上的优势,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由图入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一、借助画面,发展语言看图学文与其...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和六年制第三册1课《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的景物,展示出了秋天的田野风光。教学这篇课文可抓“看、读、想、说”,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一抓“看”,引导学生观察图意1.从上到下看,图画上看到了什么?2.从远到近看,图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散文《风景谈》,通过几个颇具特色的风景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着希望的西北高原上革命圣地的风光和那里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在这些风景画面中,人物和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人物是核心,景物是陪衬,两者不可割裂。一些评论《风景谈》的文章,往往只看到人物,忽视景物,或者相反。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实验本)第一课《晨读》,这篇看图学文描写了我国北方农村的三个小学生,在秋天的一个早晨,勤奋读书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好学的精神。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交代了季节、时间、天气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第二段讲这三个小伙伴每天早晨都聚在一起读书;第三段讲三个小伙伴晨读的情况;第四段点明了三个小伙伴刻苦攻读的目的。二、三两段是重点。画面上的三个小学生是图画的主体;勤奋学习是图画要体现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来表现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勤奋学习的。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画面,了解人物和景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对人物的行动、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教学程序可这样安排。一、看图察意,预习感知课文之前安排了预习提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用它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唤起他们的求知  相似文献   

18.
好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真实再现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画面,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还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弄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晨读》这篇课文通过单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全篇课文内容。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着图的作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晨读》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写展读的环境,阳光、鸡、花草、场院等都在画面上表现了出来。第二段写晨读的人物,课文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三个小伙伴晨读的不同内容和样子,真实、具体地写出了画面内容,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特点。第三段写对晨读人物的想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以后用智慧和勤劳建设家乡。教学这一课,我们可引导学生按照“图——文——图”的顺序学习。  相似文献   

20.
《胜似亲人》这幅图上只有两个人物,一老一小,特点鲜明,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后写作。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呢?首先,要全面看图,既看懂图的表面内容,又透过图“面”看懂图背后的内容。图表面应看懂的内容有:图中有几个人?她们的衣着、外貌、动作、表情怎样?她们在做什么?她们周围的环境怎样?而图背后的内容有:图上人物的身份、年龄怎样?她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图上的人物与她们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其次,要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开去,想到画面之外的情境中去。如:她们是怎样认识的?小姑娘为什么要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