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变观念是先导、精选内容是核心、真诚态度是前提、摸准脉搏是突破口、情感教育是基础、以理服人是原则、开展活动是载体、以美育人是艺术、机制与手段创新是关键、注重实效是结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沈泉 《内蒙古教育》2009,(20):32-33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是一门工具、是一门语言、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门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悟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我是大西北一块土地,我的周身散发着诱人的神秘;我是漠风、我是沙丘、我是云絮;我是红柳、我是胡杨、我是雪域;我是贫瘠、我是荒凉、我是孤寂,我呼唤所有的开拓者走进我的腹地……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是核心内容、诚信友爱是道德基础、充满活力是力量源泉、安定有序是关键环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亮 《教学随笔》2007,(3):32-33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凄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然而,课堂教学中有些背离课标要求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教师设问多,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进行职业教育,领导是关键、思想教育是前提、先进文化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障、竞争机制是环境、岗位培训是措施、加强考核是手段、整体提高是目标。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达到全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动画之表象是画面、是造型、是镜头,是一切直接诉诸于视觉的元素;动画之内里是主题、是立意、是故事、是情节。动画是两者的结合,在动画创作中,表里之间,应该如何协调,是本文的主要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飙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永远是语文……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应该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智慧,因此教育的首要要素是道德教育。而现如今的学校德育是一种知性德育,割裂了教育与德育的亲缘关系,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要使学校教育返回本真的教育,就要重新思考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德育实效低下的三个原因学校德育的苍白无力;家庭德育的漫不经心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尝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三者结合,实现德育的整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德育因忽视学生主体性,而呈现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导致学校德育步及困境。强调学生道德学习活动,赋予德育活动以高尚品味,建立“爱”的德育模式,将帮助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风气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针对多元文化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德育工作理念,优化德育工作目标,做好家校合作指导,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肩负重要任务和使命.要增强德育实效,就要明确和强化德育主体并通过开展主体性德育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为学校德育是受教育者自愿自主的实现道德内化及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9.
薛莉 《中国德育》2006,1(10):15-17
隐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等三个领域。与显性德育相比,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隐性的实施方式与明确的教育意图;潜在的内容与丰富的载体;影响的长期性和不可测量性。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学校德育积淀和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化的道德理念;反对道德灌输,提倡道德自主;注重认知,推崇理性的道德范式;整合德育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西方各国与时俱进,为学校德育纵深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为: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督导;注重汲取传统德育思想,品格教育呈现回归和复兴的态势;拓宽研究视野,重视德育理论的多学科整合;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与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