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部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是要营造一种新的课程化。这种新课程化的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要倡导合作、对话、探究等等的新精神。笔基于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考察调研,尝试对新课程理论和在这些理论导引下的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与选择进行些肤浅思考,描述并分析一些事实,提出并讨论一些判断,把它称作教学实践与课程理论的“对话”,只是希望以这种形式体现新课程化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者主要有“职业成就价值取向”、“环境适应价值取向”、“现状维持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不同,对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课程改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课程改革参与者的支持与激励,课程改革实践者的反思与变革是重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基于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文章论述了进行对话式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高中化学课程,重点介绍了对话式教学的课堂表现形式与课堂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如何突破?如何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二届全国初中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上,我们特设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全国初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的八位校长,聚焦课程改革中的这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校长们精彩的发言和激烈的思想碰撞,激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提倡议,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发起设立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由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组成。其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于2005年10月22至24日在南京举行,旨在为全国高校物理教师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围绕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核心与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论坛邀请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组委会主任周远清…  相似文献   

7.
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理解教育”主张课程实施要有想像力,有三方面依据:课程的文本性质、师生自身的经验和中考改革。有想像力的课程实施意味着打破教科书独白,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9.
汤叶 《大学时代》2006,(11):116-117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认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把握师生对话契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顺利地完成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等有效方法,力求学生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10.
倪敏 《学语文》2012,(5):12-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下,语文教师更加专注于课堂,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对话、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