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但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老舍研究界已出版多部老舍年谱后,我国尚无一部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的《老舍年谱》。近年来,国内相继推出三部老舍年谱:郝长海、吴怀斌先生合编、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老舍年谱》,甘海岚先生编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年谱》,杨立德先生编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三部老舍年谱的出版已引起国内外老舍研究界的普遍关注,无疑将推进世界人民对老舍的认识。年谱作为史籍中的一种,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宋代就有以孔子、朱熹、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为谱主的年谱出版。古人年谱多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胪述谱主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约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揉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  相似文献   

2.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9-352
《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杨惺吾先生年谱》围绕《水经注疏》这个学术核心,在《邻苏老人年谱》的基础上,对谱主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增订,对近世“郦学”的重要事件亦做了详细辑录,并对疏校《水经注》的多宗学术公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为历史人物年谱信息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及方法。“编年”与“系地”是历史人物年谱中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年谱的编年体性质,“编年”信息更容易获取和利用,“系地”信息则分布零散杂乱。这种特性导致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重“编年”而轻“系地”,经常以时间演变为单一主线,而忽视了对人、时、地等多因素的系统化分析研究。本文以《朱熹年谱长编》为例,通过设计知识重构体系,将“编年”和“系地”信息重组成一维信息,然后基于GIS技术开发年谱可视化平台,实现历史人物年谱中“编年”和“系地”信息的可视化共现。年谱可视化平台克服了年谱编撰重“编年”而轻“系地”的问题,便于人文学者从“编年”和“系地”两个维度分析年谱事件信息。本文提出的知识重构体系为构建年谱通用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群体传记学提供了一种知识重构的方法。图7。表3。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4.
为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作年谱,始于清朝。清人作有两部,一是王瑞国编《瑯玡凤麟两公年谱合编》一万余字,相当简略;一是钱大昕编《弇州山人年谱》,不足一万字,简明而有法度,但仅叙述了谱主行踪的大略。现代人又作有两部,一部是徐朔方先生著录在《39种晚明曲家年谱》中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徐谱);另一部是郑利华先生著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郑谱),两书均于1993年12月出版。这两部年谱较清人所著,内容大大充实。两谱各具特色,徐谱善于抓住谱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条分缕析地考辨,尤其详于记文学、艺事。郑谱梳理精细,除考辨谱主的  相似文献   

5.
《许瀚年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袁行云先生编著的一部关于许瀚的个人编年谱。该年谱由齐鲁书社于1983年出版,全书24万余字。这部书到现在仍然是国内一部占有资料较为充分、考据比较精严、学术界评价极高的学术著作,当时堪称研究许瀚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6.
文献学家杨殿珣先生以多年的搜览,而编成《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一书。此书与后出的谢巍先生《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1992年中华书局),在编纂意图与体例上有所异同,但俱为学界所称道。《考录》对谱主有较多的介绍,而且还记载大量所闻的待访谱种,可为学术研究作参考。但《总录》主要是著录编者所见或友人见而告知的年谱,尽管所收数量不如《考录》,却易于寻求,而且著录文字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简朝亮所撰《朱九江先生年谱》,以突出谱主学术思想为主题,从治学要旨、经学、史学、掌故学等方面,总结了九江先生之学术精华,深刻地反映了晚清时局与学术嬗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大事记与“史”的关系大事记和年谱在性质上和技术上都是相同的一种编年体史学著作,差别在一记事,一记人。大事记(年谱)与“史”(传)是并列的、彼此独立、相辅相成的。1987年有人写关于大事记的文章,其题目就叫“编史工作的第一步”。这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认为大事记是将收集到的材料排列甲乙,供写“史”参考。我国古代史书有很长历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但不外刘知几在“《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四库提要·编年类序》)又,“纪传编年,未有轩轾”。(章学诚:《史考释倒》)可见编年体这种史书体裁,较之纪传,并未有粗细前后之分。  相似文献   

9.
清代乾嘉学者翁方纲曾进行过多次年谱编撰的实践活动,所选谱主在此前多未有年谱,翁氏结合自己在书法、诗歌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为其草创。翁氏所编诸谱,在编制体例与原则上也有一些开创,如确立一些必要的条目、明确史料梯度采信的原则以及征实考据、落实"知人论世"宗旨的特点,为后来的年谱编撰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梁学”的繁兴 所谓“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的全集、日记和手书,似乎现在都已出版过了,而成为“热门”的梁漱溟研究(堪称“梁学”),也是好书迭见。笔者最近看到的一本新书,是群言出版社“民盟历史文献年谱系列”和“民盟历史人物丛书”之一的《梁漱溟》,  相似文献   

11.
智者的倾诉常晶──读《吴宓自编年谱》过去曾翻阅过一些年谱,多是为了查证史料,极少用心阅读。近读友人推荐的《吴宓自编年谱》,不觉被其字里行间的坦诚和真挚所感动,竟至不能释卷。《吴宓自编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国学大师吴宓先生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  相似文献   

12.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3.
钟扬 《历史档案》2005,(4):47-53,62
关于戴名世的生平,清道光年间有戴均衡所辑之《潜虚先生年谱》,今人又有王树民《重订戴南山先生年谱》。两谱对于戴名世之家世都语焉不详,拙著《戴名世论稿》于此亦无多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赠震山主》诗云:“震公住山年,与我共壬子。”(《于湖居士文集》卷五)用这种句法表年岁,已见于前人文集,如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引谱主《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东坡七集》《前集》卷十四《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后集》卷七有诗,题曰《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须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均说明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岁次丙子。张诗句法与苏诗同,意谓震公长老始住持震山寺之年,与己之生,同在壬子,即岁次壬子的高宗绍兴二年;与《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言“绍兴甲戌,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相符,知孝祥生年为绍兴二年(1132)无疑。 徐鹏先生校点之《于湖居士文集》,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宣城张氏信谱传》传播未广,而《宋史·张孝祥传》未载传主生年,故有关论著于张孝祥生年,大都存疑或有误。《信谱传》随《文集》得广传后,有关论著大都对张氏生年作了审订,但仍有一些论著未予订正,订正了的也未引用可作为内证的上述诗,故略志于此。  相似文献   

15.
刘尚恒 《图书馆杂志》2005,24(11):78-79
去年顾廷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沈津编著的《顾廷龙年谱》,精装一册,70余万字,是一部令人瞩目的当代学人年谱著述。  相似文献   

16.
冯登府是嘉道间浙江嘉兴地区的重要学者文人,其门生史诠撰有《冯柳东先生年谱》,是了解其生平事迹较为重要的资料,但仅有六七千字,其中还有许多与谱主无关的时事记载。本文结合《年谱》,并查阅方志、文集和作者早期创作的稿本、抄本等文献资料,进一步考察其生平事迹,以便较为立体地展现其为人和为学,从而管窥嘉道间江南学术文化交流圈的学术风尚和社会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部颇见功力的基础研究著作──评《王绩集编年校注》潘裕民王绩是初唐时期一位较为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收入在他的诗文合集《东皋子集》(一作《王无功集》)中。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韩理洲先生的《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对王绩的作品作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有稿本《周海鹤(铭旂)先生年谱》一册,清代即墨周汝霖撰,清代即墨周鸿居续。此年谱现已被全国最大的地方文献丛书《山东文献集成》收录。本文通过研究该年谱,对周铭旂的家世、生平、为官政绩及其著述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册府元龟》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北宋王钦若等奉敕编辑的类书。宋真宗赵恒定宗旨为“取诸历代君臣德美之事”为“将来取法”之用。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至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成书,并赐名《册府元龟》。“册府”为书库之别称,“元龟”即龟鉴之义,将此书视为长久示范的典籍宝库。内容仅采正史及编年、实录等史书,间及经书、  相似文献   

20.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金成镐同志与韩国学者朴英宰教授(延大所聘外教)主编的《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下简称《编年》)由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于2008年2月出版。笔者阅后,深有感慨,仅“原始社会”、“古朝鲜”、“三国”这三部分看,其错误之多,令人瞠目,而值得商榷的问题,并非罕见。编者在“编写说明”中有云:“在名词解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