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创建和发展解决了教育资源集约和教育质量均衡的难题,同时对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每周要在学校生活五天,如何做好学生的就餐、课余生活管理、宿舍管理等成为寄宿制小学办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加强后勤硬件建设、加强后勤制度建设、提升后勤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学后勤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寄宿制学校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在环境上和条件上,与城市寄宿制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上也会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主要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为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处于低标准的水平,农村教师编制紧张,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公用经费没有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做出专门的安排,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很贫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生课余活动资源建设;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编制,保障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学生课后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新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界同仁通过实践经验与理论分析,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廷斌 《甘肃教育》2013,(23):18-18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将农村小学的教学点进行了适当合并,随着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其中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在校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挤占,且内容单凋枯燥,组织管理松散。为了使寄宿制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科学地分配寄宿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课余活动的内容,提高寄宿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当前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求,农村小学大力推行寄宿制小学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饮食、居住在校,他们本身生活自理能力差,课余休闲时间过长,再加上农村小学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易造成学生课余活动不丰富多彩,甚至可引发厌学逃课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学的问题正在不断地发展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促使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然而,据实际调查分析,虽然寄宿制小学能够解决学生的上学问题,但是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忽视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再加上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经常会存在想家的现象,若无法有效地制定合理的课余生活,则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此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的安排情况,阐述需要改进的各个方面,根据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挑战。课余生活管理中,怎样实现科学管理,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身课余时间,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加强,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了,但每一所学校的辐射也相应地增强了,开始实施寄宿制。反观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令人忧虑的问题,需要通过转变观念、建立完整的关系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丰富课余生活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简单扩充"建设所带来的学生课余生活条件的不足、管理观念滞后、师资力量欠缺、课余生活单一及情感关怀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的忧虑与思考。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改善硬件设施配备和校园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四个途径,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金塔县东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在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显著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留在了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当前校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在校园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这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校园生活埋下了隐患。农村寄宿制学校有自身的不足与限制,需要从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理念、课余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展开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对优化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寄宿制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寄宿制学校运转经费紧张、学生家庭教育成本增加等经济问题,教师工作强度剧增、学生矛盾冲突增长、相关配套体制改革滞后等管理问题,以及学生环境适应不良、辍学问题反弹、安全问题凸显、课余生活贫乏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袁振国、吴宪等在2008年4期《教育研究》上撰文指出,在对广西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处于低标准的水平,农村教师编制紧张而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公用事业经费没有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做出专门安排.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很贫乏,不利于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现状和巨大责任迫切要求学校完善教育功能.研究表明,在现有政策和财力的保障下,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步实现学校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完善,就一定能办好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力推行寄宿制教育。特别是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县各农村乡镇都实现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这些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撤并前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前其课余日常生活多由父母家人照顾,实行寄宿制后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给其心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县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诞生给学校管理与教育造成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科学分析问题成因,制订有针对性、人性化的管理对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和谐有序的学校氛围,使学生愉快生活、安心学习。针对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我认为只有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家庭、校园氛围,才能缓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不安心理,使问题与矛  相似文献   

18.
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日程运行和管理中,过度追求制度化的管理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教育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配备、校园文化的提升、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中小学实施人文关怀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很多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寄宿制学校较大的覆盖范围和集中的教育资源保证了学校的生源,也便捷了地方教育的统筹管理,并缓解了农村教育生源自然性衰减和社会性衰减带来的教育问题。但是,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结构调整的转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寄宿制学校的态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