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何宗林 《陕西教育》2008,(11):55-55
众所周知,新“课标”,新教材,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举措。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突显“课标”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标”)过程中 ,不少教师对“课标”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很是不解。笔者认为 ,“课标”的提法是很有道理的 ,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一、语文的实践性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交往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作为一门课程 ,它无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知识完全可以在实践中获取。显而易见 ,有些语文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个人的感悟 ,而不是靠教师系统、抽象的理论传授。比如说作文能力 ,为什么一些专门教写作知识的教师 ,作文水平不一定很高 ,而一些对写…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听了多节语文课。有热热闹闹的多媒体课。有教师精心构思、步步为营的导读课,也有一些像语文课又不像语文课的四不像课。听完以后.总是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失了些什么。不再姓“语”了。而“课标”已经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所以,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安排有一个“综合复习”单元。关于这个单元的教学,不少教师都比较茫然。据我的课堂观察,教师的处理方式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验教师对教材的认可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将产生直接影响。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实验教师对“课标教材”的评价为依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课标教材”的建设以及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宣龙 《生活教育》2012,(15):34-36
新《课标》与原《课标》相比,有不少变化,也有很多保留,在诸多保留的内容中,笔者对“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关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表述很有感触。笔者以为,培育“热爱语文”的情感,是统率语文课程全局、引领语文课程走向、贯穿语文课程始终的核心理念,然而语文教学的现实却是愈来愈多的学生愈来愈厌倦语文、厌学语文。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听了不少“公开”课,听完后笔者惊讶地发现.大部分教师的课竟然缺乏范读。课后和他们聊天,他们却振振有词地回答:“这叫做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8.
姚伟 《学苑教育》2012,(2):92-93
上复习课时,很多老师往往摒弃了应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复习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新课改的今天,“静悄悄”的复习课,与课标格格不入。教师要转变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标理念融入高三总复习课堂中,打破复习课原有的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钟艺林 《广西教育》2014,(17):50-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一规定再次强调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关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以课标的理念指导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从创作陌生化到阅读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近年来,在义务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加强,得以突出,无疑是课改的一大亮点,语文教育的一大进步。但义务课标仅仅把教师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已有专家指出,与之相应的,则是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甚至丧失。(参见孙绍振《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对话,在不少课堂上变成了学生个人或群体的自说自话,教师不敢“对”,不愿“对”,或“对”不上。在学生对课文“空论”“笑谈”甚至“戏说”“歪批”时,有的教师仍然“不作为”,并没有尽到“引导者”的责任。针对课改过程中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温欣荣先生提出“陌生化阅读”的建议,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尝试,对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恢复教师主体地位、扩大课改成果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小莉 《湖北教育》2009,(12):45-4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活”“趣”已成为教师教学时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笔者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无论是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是探究新知的过程、掌握知识的情况,表面上看来大都无懈可击。可只要深入课堂,冷静思考,不难发现不少授课教师都忽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练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都感到:这课我上不好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下简称案例)乃“速效救课之丸”。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给广大教师的观念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们的认识普遍有了很大转变,但在教学之中如何正确对待、科学落实,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偏差,或隐或显有悖“课标”精神,兹举几端并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潘青 《学语文》2007,(3):8-8
《课标》实施五年来,有的语文教师只关注增添的新内容,而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出现华而不实、拼凑热闹的局面。笔者认为,要全面领会《课标》实质,阅读教学既要“放”又要“守”。一、关注个性阅读,体现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5.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落实课标精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04,(10):39-39
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出版发行后,在教育系统内部掀起了学习“课标”的高潮。时至今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按照“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进行教学实验,效果的确不错。  相似文献   

17.
“名著导读”板块设计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的一个创新,它将一部部鸿篇巨制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师生与名著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然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带学生读一读导读,了解一些故事梗概,甚至一些教师对这一板块忽略不计。如何突破导读之法是解决此板块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主要在名著导读的“导”上着力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课本是依据“课标”编写的,是“课标”的具体化.因而,它应该成为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和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可凭借的最便利的范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本提供的素材认识不足,低效甚至无效使用课本素材.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提高课本素材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南,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修订版”)课标配套教材传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实验稿”)教材的总结成果,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课标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了实处。下面,笔者从发展“四能”的角度,就课标配套教材与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进行对比,明晰前后教材的联系与变化,领会教材修订内容的“必要性”和仍然保留的内容的“重要性”,使教材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一、“病症” 媒体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从笔者所接触的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课例看,其教学设计存在不少“病症”,令人极为担忧。请看以下几个教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