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毛泽东对工农业轻重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逐渐深化的过程。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再到以工农业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重工业要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最终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工业化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再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他对中国现代化理论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化新局面,是对毛泽东的两个继承和两个超越。关于继承,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的继承;二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初步探索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关于超越,一是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对毛泽东用阶级斗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超越;二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波浪式”的现代化运行模式,是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均衡运行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国家工业化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即告基本完成,本文所谈的是关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是促使农业合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进程。一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轻工业、基础工业到重工业的不同阶段。后进国家的工业化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为战胜敌对力量,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为缩短工业化的时间,越过了轻工业发展阶段,采取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种战略对建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起了重大作用,但也带来了农轻重比例的失调。这种战略之所以能够推行,是因为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重工业建设。这种经济体制在农村的体现就是农业集体化。  相似文献   

5.
摘要: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探索中国工业化道每开始的。他指出: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工业化要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要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工业化建设要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中心环节;工业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实现标准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基本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工业化思想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江泽民工业化思想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途径、布局、体制选择和制度选择等方面实现了对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理论的误区与中国工业化战略选择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开始工业化时,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基础薄、资源比较丰富但却经济落后。按理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搞工业化似应走一条从农业轻工业再到重工业的发展之路,然而中国共产党却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这种选择不是沿袭比较优势理论等纯粹经济理论的结果,而是反复权衡和综合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及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之后的结论。后起国家选择工业化战略的原则是目标优先,而不是模式的完美,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工业化战略是否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而是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工业化的要求,实现后来者居上。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家工业化即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及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实现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裂变的角度考察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现代化模式选择的战略思考,论述了全球化裂变的不利因素对新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指出正是全球化裂变决定了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只能选择重工业优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正确认识中国建设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初步设计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超常规发展战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我国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两步走”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关于试办托拉斯经济;关于工业化方针政策;注意警惕和防止“左”的错误干扰等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典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诗词创作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遣词造句、传情达意表现现实生活,大大增强了作品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探讨毛泽东用典特色,化用诗句、神话入诗和民谚民谣的使用。毛泽东的诗词用词风格与曹操、辛弃疾进行纵向比较,彰显出毛泽东使用典故的豪迈气魄。  相似文献   

1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邓小平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邓小平方法论的灵魂,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对客观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具体观点,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评价历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四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始终坚持和成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邓小平能够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主观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的表述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表述是“解放思路,实事求是”,江泽民在“5.31”讲话中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来表述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是他独具特色的主体素质作用于时代潮流与社会需要的重大成就;独立思考的“求实”“求真”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本质内容;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人生观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常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 ,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始终走在创造新文化的前列,可堪称是学习古今中西、通古晓今知后的深谋远虑的战略家和历史文化伟人,不仅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有着较深的了解和造诣,而且在领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借鉴历史文化、历史经验有着超常人的敏智和才华,并且是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真正显现出了东方文化巨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论,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新人论,江泽民提出了"四个统一"论.认真学习和比较研究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教育目的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研究机构和近万名研究者中,日本居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已出版这方面的著作500多本,发表论文3000多篇。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毛泽东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邓小平在关于辩证法的总的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