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作化小说作家普遍面对是违命直言还是违心照说的矛盾,对此,周立波选择了一套独特的话语策略:他同样对政治权威话语进行神圣化叙述,但却有意突出了话语内容与主体的错位,从而对强硬政治话语给予了一定的反讽;同样也对历史话语和人性话语进行扭曲化表达,但并未丑化这类话语的主体,而是对农民的要求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从而让弱势话语更自由地涌进文本;同样对人物话语去势或整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垂多地投入了自己的思者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话语主体的话语权力特点 1.学生失语,教师拥有话语"霸权" 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传统课堂的写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意识更理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在这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等对各种教育影响进行筛选、加工、吸收.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形态话语的压抑下,新中国的穆旦领旦领悟到了生命个体的虚弱与渺小,因此诗人重审自己的生存位置,确认了自我的“小人物”身份,在自动疏离主流话语之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自由表达生命个体对于时代与自我的独特感受,从而在诗歌本中建构起一个独立自足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时下高呼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强调主体教育背景下,教师该怎样真正做到课堂中的民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课堂话语权利呢?文章试图从无声世界——课堂用语中的另一重要表达方式:体态用语角度出发,探析其在课堂主体教育中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听地方就是话语,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语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话语角色是指交际主体在特定场合说话时所择取的社会身份。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以单一的角色呈现于世,在不同的语境中常常都会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适切的话语角色是话语建构得体的必要条件,交际主体只有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才能做到彬彬有礼,合意得体,取得交际的圆满成功。交际主体以自身社会角色为基础,以对方为参照系,经选择而确定自我话语角色,交际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也随之明确。话语角色要做到随语境而转换,必须注意遵守现实角色的规范而不受自己潜在角色的干扰。在特定会话场景中,双方交际人对自我角色及双方关系的决定应由交际目的来决定,即言随意遣、随旨定位,否则将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陈慕 《现代语文》2011,(3):10-11
在主体性问题上我们曾出现过失误,即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师主体性的失落。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主体,就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就成了大纲、教材、教参的活工具。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没有自己的声音和话语,造成了教学场面的混乱,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作为话语主体在话语权力分割的既有体制中处境被动,一方面他们对文化资源的占用受到垄断权力的制约,而另一方面,当代知识体系内部的民主化倾向,使知识平等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潮,十七、十八世纪的本质主义,决定论……那些导致知识体系内部区分为元话语-子话语的不平等的思想正在分崩瓦解,元话语的有效性受到了普遍质疑,知识体系内部的相对论与平权主义使话语权力的平等分割已经成为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一方面是这一花蕾的培育者,他们象一个园艺爱好者等待自己的手艺被世人欣赏一样等待着…  相似文献   

10.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主体自身对象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容,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重要形式。作为主体自身"人化"的过程,是人通过实践和反思而达到的存在状态和生命境界,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人的深层本性是主体自身对象化的逻辑支撑。以马克思主义对象化理论为指导,立足人的本性,深入探讨了主体自身对象化的逻辑路径,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教育出现困境有社会原因及学科自身原因,主要是自身原因。要想摆脱困境,只有改革,打破专业界线,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主体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主体关系可以从主体与他人、与客观事物、与自身的关系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评价。在以往的认识中 ,人们对教学主体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颇。只有肯定其内在联系性 ,坚持其完整统一性 ,才有利于教学的合理存在 ,有利于教学主体的有效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个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就是按照那个理论有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经典命题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基础。从语义学角度和它对"逻辑真"的定义看,它的本体论承诺是可能世界。存在经典命题逻辑这一本体论承诺是实在论逻辑观的反映,是它研究内容的必然要求。把可能世界存在作为它的本体论承诺对逻辑学自身、对经验科学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之主体性的成立,需要外在性、经验性和内在性、先验性的结合。这种结合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在于主体的内在性基质是作为"无"的自我意识。"无"既超越了具体存在者的有限性,实现了彻底的普遍性和否定性,使主体能够独立自持;同时又必须借助外在的经验现实显现自身,使主体现实化。这个对立统一的方式,就是对象化。  相似文献   

17.
对主体能动性的正确认识,是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是正确解决认识本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罚体能动性作用的基本特征是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但不能创造事物的规律,所以,主体能动性的作用再大也不能摆脱个体的制约,重构论,建构论,选择论片面夸大主体能动性作用,最终必然重蹈唯意志论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学科知识是以学科思维为形式,而以释放不同能量为内容的主客观实践过程的形成物;教育把学科思维转化为个体思维,使知识内化为个体品格。知识内化的本质是人类自我的重塑和对自然力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比较中外大学章程制定主体及其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章程制定主体的法理分析,提出我国大学章程制定主体应回归大学本身,并强调探索符合国情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的出现,印证了“边缘效应”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为了扩大“实际生态位”,独立学院应区别于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定位于教学,落脚于社会服务。冲破“花盆效应”,是独立学院今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