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第47届世乒赛看11分制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首次实行11分制的第47届世乒赛中,中国乒乓球队在男子单打项目上6年来第一次没有进入决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参加第47届世乒赛男子运动员的胜负场次、每局的比分和世界排名分别进行了收集和统计。分析11分的特点和规律,并对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选手容国团获得了男子单打决赛权,他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俗话说,冤家路窄。当时在世界上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中,容国团最发憷的就是这位西多。以往两人曾数次交手,容国团一次也没赢过,就在前些天的团体赛上,容国团又以0∶2败给了他。所以,还没等上阵,容国团就先怯了三分。以这种心理登场,肯定凶多吉少。面对这种情况,乒乓球队的领导果断地决定:容国团进行决赛时,由运动员杨瑞华当场外指导(当时乒乓球队的教练是傅其芳)。原来,杨瑞华和容国团相反,和西多的几次对阵从来未输过。就在前几天的团体赛上,又…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里约奥运会,炸出了一堆网红段子手,奥运会结束后,还余温未散。张继科继王思聪、宋仲基后,成为新一任"国民老公",圈粉无数。一个好的运动员,要球技惊人,他耗时15个月就成就了大满贯,成为历史上最快大满贯,里约奥运会又勇夺乒乓球男团冠军、男子单打亚军。一个好的段子手,是要醒得了瞌睡,玩得了逆袭。据说在男单半决赛开始的前十分钟,张继科还在沙发上睡觉,导致第一局输给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以王皓为代表的直拍两面拉打法逐渐成为直拍选手的主流打法,研究其在重要赛事中的技战术表现意义重大,也逐步受到重视。主要采用录像观察法和三段指标法对王皓在第28、29两届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王皓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和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两届奥运比赛中王皓得分率和失分率最高的阶段在相持段,其次是发球抢攻段,再次是接发球抢攻段。(2)直拍横打的确弥补了直拍选手在相持段的反手劣势,但是直拍横打并不是最主要的得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在对2014年温网男子单打决赛阶段竞技双方的技术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的基础上,从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网前技术以及综合运用等方面对男子单打高水平竞技阶段的竞技表现进行分析,揭示出2014年温网赛场优秀单打运动员制胜的影响因素,为网球高水平竞技的训练与竞赛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乒乓球比赛中,前三板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对柳承敏在2007年世界杯乒乓球半决赛和决赛中前三板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寻找其技术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对决中所采取的技术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浅议弧圈球     
法国的盖亭,运用正反手强拉弧圈球加快攻,以三比二战胜与自已相似打法的比利埘选手塞伊夫,结束了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夺取冠军。这场扣人心弦紧张激烈的孤圈快攻战,将整个比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也同样将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两面孤圈球加速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段统计法对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李晓霞vs丁宁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和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两人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她们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积极主动的临场心态、必胜的信心、良好的竞技状态、合理的战术等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磊 《新疆教育》2012,(19):134-13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问卷法,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变化的问题做出研究和调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影响乒乓球比赛的关键因素。在乒乓球比赛中在处理关键球时,心理变化对比赛结果尤为重要。当在追平、反超、相持时表现出的失衡的心理,如畏惧、过分紧张、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都会使运动员发挥失常,从而与冠军之位失之交臂。因此,掌握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变化可以及时纠正其消极心理,保持最佳的状态,保证比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8,(Z1)
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400米决赛只有一个人参加,真是创造了"历史记录"。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有3名美国运动员和1名英国运动员参加决赛,但起跑后,2名美国运动员并肩齐跑,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奥运周期中,促进女子技术男性化已经成为实现乒乓球男女协同发展的必要途径。要重点研究乒乓球男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加强运动员选材、开展身体素质训练、进行技战术训练来实现女子技术男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东京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于5月5日落幕。中国女队在决赛中3∶0完胜东道主日本队,获得团体冠军。我校2012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朱雨玲作为中国女团成员之一,与队友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和陈梦一道捧起考比伦杯。朱雨玲也成为四川省历史上首个获得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的选手。  相似文献   

13.
掌声响起来     
世界是一个缤纷的舞台,幕前幕后,台上台下,随着时间大帷幕的开合,充满掌声和鲜花,也充满泪水和汗水。在这个梦幻般的舞台上,谁不渴望有掌声为自己响起。奥林匹克竞技场上让我们看到了竞争的残酷,然而在上届奥运会上,对于发挥失常的中国体操队,让我激动的不是他们拿到的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而是在这金牌背后响起的掌声。在28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的赛场上,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队,痛失团体金牌,在随后的个人全能比赛中,“全能王”扬威又再次失利,致使全队士气大减。第三天的鞍马决赛中,中国的黄旭和滕海滨都将参赛,其他运动员都到现场观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得主马琳是世界上步法最好的运动员之一,其击球力量之大,命中率之高,上手能力之强,均得益于其精湛的移动步法。该文以马琳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这一经典比赛为例,采用字母标记法对马琳的步法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马琳实战中各种步法组合的应用特点,并试图揭示我国直板反胶打法步法训练中的普遍规律,为广大乒乓球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利  杨成  蔡春娣 《考试周刊》2011,(8):136-137
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进攻,取得主动,实现突击,进而取胜。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才能在现代乒乓球快速打法中占据上风。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在训练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对在训练中如何贯彻和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为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成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开始正式执行的21分赛制对现在所有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来说是颠覆性的新生赛制。羽毛球项目是国家奥运夺金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较,它有其自身的制胜规律。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对新旧赛制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中场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羽毛球优秀男子单打比赛中场所获得的具体数据统计进行量化的比较,分析转变赛制后对羽毛球运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场技术成为了男子单打技术中一个争夺进攻机会的战场。2.中场技术是对方从后场进攻杀球时我们从中场处理的球。3.男子单打在15分制下接对手杀球的时候大部分是给出防守的球,以至于让对手有连续进攻的机会。4.21分制中中场技术使用最多的是挡、抽,尤其是挡几乎是中场技术的一半以上了,而抽球是中场技术使用率的第二位了。5.实施21分制之后中场的抽球是明显的增加了,在处理对手杀球时,平抽球增加。  相似文献   

17.
浅议弧圈球     
法国的盖亭,运用正反手强拉弧圈球加快攻,以三比二战胜与自己相似打法的比利时选手塞伊夫,结束了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夺取冠军。这场扣人心弦紧张激烈的弧圈快攻战,将整个比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也同样将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两面弧圈球加速度”的发展方向。日本选手为了对付中国的快攻打法和欧州的削球打法,于1960年初期,创造了具有上旋强,冲力大的有力武器——弧圈球。  相似文献   

18.
对乒乓球运动员发展专项速度训练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近几年乒乓球运动科学训练的成果,从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原则、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角度来探讨乒乓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进攻,取得主动,实现突击,进而取胜。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才能在现代乒乓球快速打法中占据上风。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在训练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对训练中如何贯彻和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为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成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月初这几天,经常看直通鹿特丹。男单决赛是在马琳和张济科之间进行的,女子则是由李晓霞和木子两人进入决赛,我都看了。这是为今年五月在鹿特丹举行的世锦赛挑选队员。中国乒乓球这种体制常让我联想到教育。乒乓球谁最优秀?这是由乒乓球运动员自己说了算的,他们是拿自己的水平(技术水平和心理水平)说话的。教育领域谁最优秀?那是评出来的,是被评出来的,行政权  相似文献   

20.
1906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乒乓球协会。当时,由于乒乓球运动处在起步阶段,许多球员在梨形木板上贴上软木片打球。这种球拍打出的球速度慢,也不旋转,使乒乓球赛成了马拉松式的比赛。一场团体冠军争夺赛,要连续打上3天才能决出胜负;一场男子单打赛,对阵了8小时刚扳成2∶2;还有一场男子单打赛,两个运动员以搓对搓,搓了两个半小时,还是搓成个0∶0。有个名叫古德的先生,用这种球拍上场比赛,结果在首轮比赛中连续败北,心情非常沉重。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痛胸闷,便上一家药店买药。付钱的时候,他看到帐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