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了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的教育理论及"鼓民力"体育思想进行梳理,明确了"鼓民力"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实现国家富强之目的中的重要作用.严复的"鼓民力"体育思想,开创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开启了体育研究之先河,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其体育思想中的精髓对推动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英超是"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这一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旨在呈现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体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认为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成因在于反思体育的概念,内在逻辑包含3个方面: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关系;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建构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以身体为逻辑主线,对近现代以来西方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嬗变进行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残疾人体育事业,而且更为未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以残疾人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研究方法,对西方近现代残疾人体育思想进行身体哲学考察,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哲学中的身体经历从遮蔽到彰显、从关注到理解和从包容到尊重等阶段,同时残疾人体育思想也经历从生发、反思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在身体逐步冲破理性束缚的过程中,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嬗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成为步入近现代以来西方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器"与"道"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价值"--"器"与"道"的思想资源为种子,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透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历程,提出当前学校体育应由人与身体的"外部超越",转向人与身体的"内部超越";健康是"体",精神是"用"的新观点.解答与开显学校体育教育新的理论支点,弥补和消除当前学校体育实践和价值域日益扩大的隔阂与裂痕.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认识论的基本定义,揭示了它在哲学研究和体育哲学发展中的意义,继而剖析了在当代体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本体论导向"和近代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物二分"理念,认为这两者使体育哲学研究缺失了认识论研究的维度。引入了古代体育的"知识复兴"、现代认识论对近代认识论"心物二分"理念的批判和当代身体研究发展这3个因素,从理论背景和研究导向上给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可能性,以此实现体育、身体和知识这三者的会聚,构建"体育知识"何以形成和"体育知识"如何得以认识这两个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的基本问题,从中展示体育哲学认识论对体育与身体、体育与知识这两个基本关系的定位和对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传递知识这两个过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综合约翰·洛克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影响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洛克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洛克体育教育思想的主线是"环境教育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因此,教育对儿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经验主义的体育哲学观";构建了绅士教育中体育为先的体系;鼓励儿童到户外进行锻炼,按自然要求养护身体;运动技能的作用不仅在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绅士的风度等。在从此基础上提出了洛克体育教育思想对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强化体育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经验主义"学说为体育学习提供崭新视角;鼓励儿童进行户外运动;关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保健与养护;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董守义的留世专著、论文和谈话记录等进行分析.董守义的体育思想涵盖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竞赛和奥林匹克运动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价值的体育教育观;以"视体育为工具、凸现人文关怀"为核心意旨的体育伦理观;以"不因胜败而荣辱、但求技术之精进"为理念的体育竞技观;以"矢志于体育运动、奉献于体育事业"为追求的体育实践观.董守义的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