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朱启钤先生发现并刊刻了传世孤本“髹饰录”,使我国学者和漆器工艺人员能够有机会研读到这本古代漆工留下的专著.深入挖掘“髹饰录”的文献价值,对继承和发展我国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现在,保存在我国地面上和地底下的历史文物无以数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在经受着程度不等的破坏和损害。如石窟寺围岩的残破崩塌,石雕艺术品的风化侵蚀,壁画的剥落,彩陶颜色的脱落,古建筑木构件的腐朽和虫蛀,出土纺织品和纸张的糟朽,饱水漆器、木器和…  相似文献   

3.
汉代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进入黄金时代,不仅漆器产量多,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汉代漆器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对后世漆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后世装饰艺术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竹器、木器和漆器的化学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们应用竹、木、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甚至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时期,竹、木、漆器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世上所瞩目,此后还有所发展。历年考古发挖中出土的大量竹、木、漆器(包括简牍),为人们进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可是,众所周知,竹、木质文物是最容易腐朽而损坏的。因此,怎样尽可能使这些竹、木、漆器文物长期保存下来,无疑是博物馆工作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精华的一个缩影,也是汉代出土漆器的代表。汉代初期,漆艺在继承前代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独到的时代风格,制作技法得以改进,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七千年的漆器工艺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各朝各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漆器的需求与审美观点的变化,以及制作方法的不断创新,漆器工艺经历了从发生到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特别是图案对于漆器的装饰,两者的结合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是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之一,成都漆器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以竹木胎为主,胎形多样,线条优美,造型典雅,黑红二主色绚丽和谐。雕填工艺是现代成都漆器的"绝技"。  相似文献   

8.
刘秀鑫 《大观周刊》2012,(28):34-34,28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种古老的漆艺,这种工艺是在漆器上用油调色进行彩绘。这与欧洲人发明的油画有着及其相似之处。两种艺术都是用油调色在不吸油的底子上进行彩绘。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材料,工艺,技法等多方面研究油画与油漆工艺。  相似文献   

9.
漆器最初出现在春秋后期的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表面涂上一层生漆。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楚漆器的装饰纹样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并从题材、思想观念、表现形式以及色彩等方面来探讨其所展现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晓宏 《兰台世界》2011,(11):47-48
本文从云纹艺术起源以及装饰特点等方面对汉代时期扬州漆器云纹艺术进行分析,阐释了云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充满浪漫激情又不失威风的装饰形式,从而对新时代扬州漆器装饰风格和艺术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现在大家都说,王世襄是收藏家、著名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是"京城第一大玩家",是"文博名家",是"奇人",等等等等。但我仔细想想,王先生的许多著作,都被他自称为"编著",如《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珍赏》等。如此说来,他也算得上是位编辑家了。那是2002年春,中国社科院的周林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一个田姓朋友是王世襄先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云纹艺术起源以及装饰特点等方面对汉代时期扬州漆器云纹艺术进行分析,阐释了云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充满浪漫激情又不失威风的装饰形式,从而对新时代扬州漆器装饰风格和艺术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继承战国和秦代装饰纹样的基础上,汉代的漆器形成了自己大气磅礴、浪漫的独特风格,图案丰富、线条灵动、造型简约,汉代漆器的艺术成就和装饰技法的水准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辉煌地位,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正>戗金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漆器锥画。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锥画漆器见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沙马王  相似文献   

15.
捶丸是古代兴起的一项球类竞技游戏。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特点,其次,指出了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规则,最后,对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盛衰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09,(3):42-42
1999年9月26日正式开放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为江苏省建设文化大省六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其建筑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展示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共设有10个陈列(分馆),即“珍宝馆”、“玉器馆”、“漆器馆”、“明清瓷器馆”、“织绣馆”、“陶艺馆”、“青铜馆”、“民俗美术馆”、“古代书画馆”(后改为“傅抱石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大众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是经过不同时期逐步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大众体育活动不仅民族特色鲜明,而且还具有灿烂的东方风采,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精神。本文就我国古代大众体育活动内容和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文章不仅阐述了我国古代大众体育活动所包括的几点内容,而且还分析了古代体育活动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论述全面地反映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孔天监的《藏书记》是最早记录我国古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和实践的一篇文章,在我国古代图书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该文的作者,分析了该文的内容,明确了我国古代公共图书馆的设立初衷确是对弱势群体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首先提出科举制对我国古代图书出版的内容和种类的指导和制约作用,接着说明了科举制影响了我国古代刻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发行和流通,最后论述了科举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潜在影响,科举制间接促进了藏书以及藏书机构的发展,对古代图书的管理、整理、编目等工作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古代致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不仅较好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在完善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孕育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