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贵刊从1984年第十二期又恢复了《究竟信谁的?!》栏题,以更好地维护党报的信誉,这是很好的。特别值得赞扬的是贵刊“尽可能加以核对,提供正确答案"这一作法。这样一来,读者就能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了。湖北法制报社陈亨初  相似文献   

2.
我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贵刊思想解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给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启迪。我们报社许多同志也与我一样,对贵刊特别偏爱。在1989年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订阅贵刊仍是人手一份。近读贵刊第11期《甘当一只勤于耕织的蜘蛛》一文中写到“1966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富汗、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这是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访问。”还说“这是周总理  相似文献   

3.
一点说明     
《出版工作》编辑组: 贵刊去年第十二期上刊登的《图书发行必须改变独家经营的状况》一文,是我们根据谭盛田同志在我们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的,未经本人过目即寄给了你们。事后,谭盛田同志一再表示,他的发言是综合了他们单位部分同志的意见,不都是他个人的意见,希望借贵刊一角之地加以说  相似文献   

4.
贵刊1994年第三期上发表的车文上先生题名为《关于编研工作的一封公开信》(以下简称为“公开信”),为彻底否定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提出了所谓的“十条理由”,实为十条“罪名”,上纲上线,无中生有,确是“文革”以后档案界少见的一篇奇文、贵刊虽于1995年各期内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直接或间接地予以批驳,但笔者认为对车先生的这篇奇文,尚有加以逐条剖析、以供欣赏而正视听的必要。一、“公开信”否定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第一条所谓理由,是说编研一词只是近几年来由“档案部门中一班喜欢舞文弄墨的朋友为了逞一己之能而杜撰出来的名词…  相似文献   

5.
看了贵刊第七期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贵刊开办了“企业报园地”,必定能吸引、团结全国各地企业报的同仁,忧的是:贵刊第七期在校对上出现好几处失误,如第5页左边从上数23行,“01%”可能是“10%”之误。第24页左边13行“1646年”可能是“1946年”之误。  相似文献   

6.
《档案春秋》编辑部: 贵刊2007年第3期《肉票、蛋票与凭票供应的年代》内容很好,票证也是一种档案,可以传递出许多信息.但有三处应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图书馆论坛》编辑部: 贵刊自今年起交邮局发行,发行量较之原先大增。我以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贵刊以自己的内在质量吸引众多的读者。贵刊既有高层次的论著,又有切合实际的小文。换言之,即: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受益。二是贵刊原先搞自办发行,订阅者要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手续较为麻烦,且又易发生刊物丢失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读者的订阅积极性,故订数因之而受影响,不足为怪。交邮局发行后,省去了诸多麻烦,订者自然会增多。贵刊坚持高质量,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读者订阅贵刊。我作为贵刊的新读者,拜读今年第一期后受益非浅。尤其是“《中图法》三版的传记分类”等文章,与工作关系密切,对我帮助很大,希望今后多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新疆五家渠技校阎怀志: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很喜欢看新闻方面的书籍,也特别喜欢贵刊。希望贵刊能多登些新闻基础知识,象今年第2期的《“小零碎”少些,再少些》就很好。能否增加报告文学讲座? ▲安徽省六安县委宣传部黄先平:贵刊里的每篇文章、图片都曾从我眼前流过,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新手,我觉得贵刊真是一位良师益友,象“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基础知识讲座”、“通讯讲座”、“新闻记者谈采访”等栏目,对象我这样没  相似文献   

9.
规范再规范     
我是吉林省桦甸市《桦甸日 报》的一名普通编辑、记者。也是贵刊的多年订户。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除了喜欢阅读贵刊每一期的文章外。还格外关注贵刊的有关数字用法等规范问题。仅以2000年第6期为例,找出一些自认为数字等用法不规范的示例,向贵刊提出来,仅供你们今后编稿出版时参考,使贵刊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上,规范再规范。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下文简称《规定》)8.6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因此第3页正文第2自然段第2行中的“今年1-4月”应改为“今年…  相似文献   

10.
一点建议     
通讯员园地编辑同志: 您好! 贵刊以其特有的实用性、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为我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快餐”,她给我们传授了宝贵的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对新闻写作爱好者很有启发和帮助。在贵刊的帮助下,截至去年12月中旬,我在军地报纸杂志上见稿共30多篇,并获得学院“新闻报道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贵刊的无私帮助。在此,为表达一位读者对贵刊的感激之情,谨向贵刊提一点建议:希望贵刊适当增加摄影报道,以增强画面感,笔者建议最好采用“摄影配诗”的形式刊登。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三昧》编辑部:我是贵刊的一名长期订阅者,也是一名热心撰稿人。每年我给贵刊撰稿10多篇,用稿3至5篇。趁贵刊进行调查问卷之际,写封信对贵刊说几句真心话,谈几点粗浅意见和建议。1.迫切提高刊物质量。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时遇到一只只“苍蝇”,使人无法容忍。刊物如同商品,如商品有疵,还有谁买呢?贵刊尤其是校对方面做的不够,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严格把关,减少差错。  相似文献   

12.
《长尾理论》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新商业理论,尽可能地运用案例来阐释关于利基市场的观点、解释热门和冷门,对互联网的作用加以强调,并给出了一种“挑战寡头”的未来暗示。  相似文献   

13.
美中不足     
每期《新闻记者》杂志一到我总是先看目 录,然后再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在贵刊第八期中,我首选新辟专栏《中南海采访漫忆》阅读。不料,读完《“一致通过”的突破》一文后,发觉文中有处差错:文章倒数第五段尾句“……会场里响声热烈掌声。”应是响“起”热烈掌声。 这种差错出现在《新闻记者》杂志上,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到吃惊。也许是“抢”稿、“拉”稿的忙乱所致。这只能说是美中不足吧。但,我还是期望在“抢稿”后的歉意之外尽可能不再有别的歉意了。美中不足@火存福  相似文献   

14.
一点说明     
中国记者编辑部: 贵刊《说长道短》专栏1988年第10期刊登了署名“即言”的短文《一个疑点》。我是新闻照片《我要上学》的作者,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短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疑点:“照片上四个孩子挂的牌子全出于一人的手笔,谁写的?谁组织的?如果是某一学生家长出面组织,也未可厚非,但不加以说明,就难免令人怀疑到拍摄者自己所为”。如果“即言”作者仅仅是怀疑也无可厚非,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作者的口径和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作为一本新闻类周刊,贵刊最应突出的特色应该是新闻性。但我认为,目前贵刊的新闻性相对较弱。 所谓“新闻性”,从狭义上说,是指时效性强。而贵刊的“时效性”总是慢半拍。最明显的例子是去年11月刊出的“台湾核爆”一组文章,当那一期《新闻周刊》面市时,“核爆”已过去数周。今年1月“七问洛阳大火”一文,也比《南方周末》的“追问洛阳大火”晚出好几天。试想,把别人已经报过的东西翻出来再炒,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吗?  相似文献   

16.
何谓“版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俞寿谷指出,版权是根据一套特定标准用来保护创意设计的经济及道德权利,旨在通过相关规定及一套限制及除外条款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版权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利”,一种“边界”性界定,一个国家文明与现代的标志,必是对各种“权利”作不惮其烦的规定,尽可能加以保护,而对各种有可能凌驾于公权之上的“权力”则警惕万分,会作出种种规定加以制约、约束。版权则属于保护得愈周到、细密,则愈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权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版权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调研指南…  相似文献   

17.
来函照登     
《档案春秋》编辑部: 首先祝贺《档案春秋》杂志入选“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名单。自贵刊创刊以来,本人一直阅读,认为贵刊是一本很好的杂志,值得推广阅读.帮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我是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二七团宣传科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几年来,我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贵刊这位良师益友指点迷津,使我由一名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对新闻事业有所了解,渐渐入门。我庆幸,我一个农场妇女没投错“师”。 贵刊内涵丰富,又通俗易懂,它贴近生活又经济实用。它从朴素无华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格调高雅、端庄秀丽的“大姑娘”。我对贵刊情有独钟,在我的家里珍藏着70多本书。 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变成铅字,我对贵刊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我能在强手如林有专业记者参加的地州级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在1988年第6期首页所刊的《编者的话》中对作为一家学术性理论刊物所表示的态度,读后真令人高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研究旨在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进行揭示和阐释,它需要的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不懈的求索精神,它只能从实际中抽象事物,再通过实践加以证明和检验。因此,一切“唯上、唯书”的研究方法都是不足取的。如果任何一位领导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 我一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近两年又成了贵刊的作者、评刊员。在同类刊物中贵刊堪称上乘的,我从中受益非浅。但作为评刊员的我不愿一味地唱赞歌,因为指出刊物存在的问题亦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其作用不一定亚于唱几句赞歌。贵刊的差错虽然越来越少,但细心的读者依然能发现几乎每期都有错情,仅以今年第5期为例,我发现的差错就有十几处之多,归纳起来有这样三类: 一、格式不对。第8页《我困惑:何以把……》一文,读者是以来信形式出现的,称谓“《新闻知识》编辑部”就应抬头顶格。信尾有署名“马蛟龙”,大题目下边就不应再署作者的姓名“马蛟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