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人山水诗约占《全唐诗》的1/15,在各类题材中居首位。唐代道教所宣扬的“净泊自守”思想,在道者的山水诗中,主要借游仙和步虚来表现;唐代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的山水诗,也蕴蓄着深刻的“道意”。  相似文献   

2.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唐代以后,都有特殊的内涵和魅力,而其山水诗更是古今历来山水诗中的奇葩。李白写山水诗并不单纯写山水,他的山水诗豪放浪漫,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他的山水诗景含情、诗言志。其中诗言志部分又从壮情怀天下,柔意儿女长,总析李白佳作;入无清明无以施志,寄情山水凭吊伤情,展李白治国之志;出则堪忧意欲济国,虚实相生山水田园,现李白忧国之思三个方面体现了其思想经历和心路历程,表现了这位壮游的谪仙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4.
六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盛唐时波澜起伏、蔚为大观,进入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最高审美境界。那么,唐代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是如何审美的呢?实际上,这是唐代士大夫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反应。本文认为,从社会发展与大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唐代士大夫的心态,从唐代诗人山水审美中的“尴尬”来寻求山水诗创作的价值,那么,在阐述山水文学的发展规律时,也一定会持之有据。  相似文献   

5.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19):63-64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诗材的取舍、词语的锤炼、颜色的搭配三个方面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的虚实处理艺术,考查王维山水诗歌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或隐或显地凸显出气韵清虚的道教审美心境。本文分析道教山水悟道诗的特定作者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的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以探求其清虚意趣和独特的道教涵蕴。  相似文献   

7.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离不开山水,山水孕育了唐诗;山水由唐诗而妩媚,唐诗因山水而生辉。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朓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了山水诗,使山水诗创作彻底地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并对唐代山水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不同从而阐释谢朓在谢灵运创作的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姚星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祖国山河的美丽画卷。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为光彩夺目。李白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诗人王维诗风和孟浩然接近,二人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而王维因为家学的原因,加上个人对于佛教的皈依,使得他的山水诗自有一种禅意在里面,诗与禅相通,这成为其山水诗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的概念,可分广狭二义。狭义的山水诗,乃诗人在描写山水景物中,集中体现其对山水自然景物之美的赞叹欣赏情感的诗,这类诗作甚少。大量的山水诗属广义的山水诗,即诗人在新临山水的过程中,将自然山水景物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体现诗人思想情感且山水景物描写应占诗的篇幅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佛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体验和佛理禅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创作出了不少意境深远、风格恬淡自然的田园山水诗,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四个侧面论述了禅宗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中蕴含着大量自然美因素。文章将从山水之色、山水之声、山水之形三个方面对其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魏晋时期士人对山水的游赏更促成了山水诗歌的诞生.山水诗的概念在唐代早已出现,但旅游诗词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古代很大一部分山水诗以及纪行诗、游览诗其实就是旅游诗词.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内容上二者互相交叉重叠,在创作上旅游诗词又是山水诗词的先导.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又有明显的区别,山水诗词重描摹景物,旅游诗词则重记述过程;旅游诗词观照范围广,山水诗词则相对较窄;山水诗词更多观照自我心灵,以静为贵;旅游诗词更着眼于旅游过程,因而内涵丰富,更显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7.
谢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山水诗上。其山水诗完全摆脱了玄言的尾巴,善把忧都的感情与清亮的山水相融合。并且把自然山水与其仕宦生活、城市风景融为一体,开拓了山水诗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丽 《中国科教博览》2005,(5):175-175,142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唐代山水诗在盛世之音的光环下多被认为风格基本一致,体现出大唐诗风雄浑壮逸的格调,但事实上,自盛唐以降,随着政治局势、社会生活诸因素的变化,唐代山水诗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上说,盛唐山水诗境界开阔,雄浑壮丽,以兴象见长;而中唐山水诗以意为主,宁静闲适,冷落寂寞,以清淡雅静见长.本文试图从盛世隐士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大历游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二诗之比较着墨,来考察唐代山水诗的盛中之变.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